宦海风流_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八十一章 改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八十一章 改革 (第2/2页)

次的修缮只是虚应故事的。故而牢sao满腹,一来就哭穷。那倒不是故意刁难,县库是真的穷,月前镇将周汉宾奉命带着本部兵马出征后,几乎淘空了整个县库,库中既无钱也无粮,连皂隶书吏的口俸都拖欠了好几月,无法发放。

    正因此,刘兹一听要启动工程,就头疼加脸白,连上官丁刺史在场都顾不上了。

    虽然国家拨款修缮,看起来钱是朝廷出的,但是地方官却不堪赔累,因为修城要民工,朝廷虽有庸工制度,可是战乱之后,原来受田庸的丁壮都从军未返,留下的一些已经够可怜了,可是历来督工的那些委员们拿出钦差的架子,动辄狮子大开口,征调民夫就是论千上万,庸丁不足就强派,派不出就强拉,要想免除这种苦役,只有化钱消灾。于是工程草草了事,钦差大臣饱载而归,留给地方官一个烂摊子。

    这种种痛苦的经验使得这位县大爷实在提不起劲儿,不过碍着丁刺史的面,他不能不敷衍虚应。于是拿出了一本早就准备好的清册,历述县中庸丁有多少,因受征调而免徭役几年的又有多少,很明显地表示,这次工程,县里本身实在难以为力。

    沈启堂一直在京中做官,对于地方官吏的勾当自然无法知晓,他看着刘兹白发苍苍的激动模样,不知不觉就信了,心里也觉得不能勉强,否则一个搞不好激起民怨,他这个上差可就只能吃不了兜着走。

    那么没有免费的劳力怎么办?只能追加款项,雇佣壮丁来做工。

    沈启堂暗里算了算账,虽然朝廷的拨款已经捉襟见肘,不过还在可承受之内,于是点点头道:“老公祖不必为此担虑,下官已经与丁使君斟酌过破损的状况,觉得并不如预计中那么严重,人工是必要的,大概只须五六百人,施工月余即可竣事。”

    胃口不大,使得刘县令松了口气:“上差明鉴,下官知道关隘在国防上的重要,平时已经尽力修缮,有些缺口,因为工程较大,非本县所自能负担者,才报请朝廷,上差如果大兴土木,下官无力为报,如果只是要小予修缮,只要有明令指示,下官尚可勉力筹措。”

    丁晋在旁边笑笑,他知道刘兹误会沈启堂的意思了,这位沈员外这次还真不是来揩油水的,不过他心中另有打算,也不说破,由沈启堂自行应对。

    只听沈启堂严肃道:“老公祖此言差矣,何谓小予修缮?事关兵事生死,岂可草率应付,即便破损不大,质量也必须严守把关,容不得丝毫懈怠。”

    刘兹活了那么大年纪,在官场上见得人和事多了,怎么会被沈启堂两句话唬倒,只淡淡道:“本县既然已经无庸可征,就只有按照官方折庸之酬,另行雇请民工,不知上差的核算可有数?”

    意思就是提醒沈启堂悠着点花,别到时候没钱动工了,交不了皇差。

    丁晋只是想让沈启堂碰点钉子,可没想工程出什么问题,看刘兹话说得刁滑,不得不出言道:“刘大人,沈员外对土木筑城之学下过一番工夫,他说这五六百人,月余工夫,是确确实实的人数,不能打一点折扣的。你只需按照他的指示,招够人数便是。”

    沈启堂跟着道:“人员请老公祖多多费心,必须在明日召齐,第一个五日的折庸之酬也必须按实发放,不准有任何人从中营私克扣。至于钱酬,请贵县先代为开据公契垫付,本官数日后自襄阳返回时,自会按公契发放工酬。”

    让樊关代垫也是不得已的办法,朝廷的拨款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以至总是姗姗来迟。

    “这……明日就要人,实在太仓促了!”

    沈启堂自信地道:“秋禾已收,早稻未播,这段时间正值农闲之际,六百壮工应该没有问题呀!”

    “人工当然没问题,上差要更多的也能找得到。只是……只是……”

    沈启堂皱眉道:“不必!施工的场所不大,人多了也是浪费。老公祖犹犹豫豫,难道还有什么为难之处?”

    “是!是!上差顾虑极是,六百人力,招是能够招下。只是县库存钱不足,下官必须要找县中的殷实富户认摊后,才能发放出来。既然要他们认真地做工,就得要全民以信!”

    沈启堂气极而笑:“刚才本官已经说了让樊关县先行以公契垫付,对雇民按实发放。刘大人难道认为本官会对贵县赖账不还?还是认为本官对百姓不讲信用?”

    刘兹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道:“上差说哪里话,下官哪敢诽谤大人。下官说示民以信,是指本县穷乏无济,百姓早知其中情况,即便是以公契作押,只怕他们不会相信,不肯应招。如果招不到足够人手,恐怕耽误上差大事。”

    “这……?”沈启堂傻了眼,这倒是他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樊关县竟然会穷到官府信用都不作数的地步,那么自己现在又是两手空空,怎么招劳力呢?

    还是旁边的丁刺史为他解了围,只听丁晋温和的声音响起:“刘大人原来是为这个担心,那就不必了。钱是要贵县暂时筹措的,不过沈大人这次带了户部的折抵文券,可以在贵县缴上去的钱粮中扣除,每一文钱都入账,无须动用到樊关一草一木。另外,本官可以在贵署出具的公契上盖章作保,刘大人应该可以给百姓一个交代了吧。”

    这个作风是从所未见的,也使得刘兹神态为之一肃,认识到此次的修缮任务恐怕不简单,心中存了不敢疏忽的念头,口中也连连答应下来。

    等刘兹退下后,丁晋才笑着对沈启堂道:“沈大人!恐怕在他有生之年,还没有遇到像你这样认真办事的上差,不过你这样一来,也就挡了一些人的财路,尤其是那些差役们,多少也可以从中弄点好处的,你这样一来,可就坑了他们了,这批家伙可恶得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要是捣起蛋来,你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沈启堂不苟言笑,沉声道:“下官自有办法,不信使君等着瞧好了,我是工部札委的钦差,而且修结城塞,事可大可小,我要是雷厉风行,可以用军法从事,不怕他们放刁!”

    丁晋笑笑,没再表示什么。

    第二日,县令刘兹来报,人员已经找齐。丁晋、沈启堂以及数十名随从官吏一起来到需要修缮的城头上,果然人工都带了扁担锄头奋箕等齐集,而且都是年轻力壮的男丁。

    沈启堂看后,感觉很满意,随口夸奖了刘兹几句。在他眼里,这位刘县令虽然年老无能,不过还算老实,今日再观察一日施工情况,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就可以让手下的督吏王好古留下来监工,时间紧迫,自己需要尽快赶往下一站了。

    在这次的修缮工作中,樊关虽算军事要镇,但并不是重点,原因很简单,正因为他是军事兵塞,反而平时得到很好的维护和保养。

    而在樊关前面,谷城县是襄州的产粮大区,如果发生战乱,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区,需要特别保护。但是谷城县的城圯和水利设施破颓的很多,都是急待修缮的。换句话说,谷城县应该是身负皇命的沈启堂最重要的工作区域,这一部分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绩效的评定。尽在中文网更多:

    看书累了吗?来7432小游戏休闲放松一下吧!网址:.

    重要声明:“"所有的文字、目录、评论、图片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阅读更多最新章节请返回,支持宦海风流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阅读。

    Copyright2008-2009AllRightsReserved黑龙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