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七十章 说客 (第2/2页)
得不开始考虑在这桩案子中自己的退路。 元帅府行军元帅长史姚可久的到来,为丁晋送来了退身之策。 姚广厦同样是来做说客,劝说丁晋和周侠手下留情的。 姚可久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二人之中,丁晋相对来说更好说服一些。这倒不是他认为丁青云容易蒙哄,而是姚可久清楚,丁晋是一个知轻重、识大体的人,只要他认为你的话确实有道理,劝服他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再者,如果可以说服丁晋,那或许还可以借助他的影响力。打动倔强的周侠。 姚可久虽然自认和丁青云的交情还不错,不过他没有用私情来让丁晋“通融”,他的理由很堂皇。 姚长久一副一心为公、为大局考虑的无奈模样,劝说丁晋:战争历时三年,共调各军兵马二十多万,耗军费一千七百万贯,国库以下,诸地府库耗竭空虚,百姓流离失所,千里之地变为荒芜,眼看就要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如果节外生枝,牵连将官无数,那可能将朝廷的大事毁坏,朝廷如果再无建功,恐中外将有大变,值此关键之时,希望三郎能以大局考虑,高抬贵手,放他们一马,这不是徇私,这是真正的忠心体国之道啊。 一番话说得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可要说姚可久真没有私心,那就太抬举他了。他和丁晋心中都明白,这番理由确实是为公的,但姚可久让丁晋考虑的,自然不只是“公”的一面,还有“私”的一面。走私案,姚可久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他也从其他官员将领身上得到了好处,所以扯出萝卜带出泥,即便这次不是众人所托,为自己,他姚某人也是不得不来的。
丁晋表情很犹豫,很为难,虽然他内心其实恨不得马上对姚可久说:这件事我答应你,但是你们也得记住我今日的恩情啊。 姚可久的到来。确实为他带来了脱身之道,虽然不是最佳之策,但通过姚可久这个非常有份量的中间人,丁晋可以恰当地向另一方表达自己的“善意”,表示自己并不想和他们为难,而且在这个重要时刻,也确实有能力、有诚意对他们网开一面,给予他们大力的帮助。 如果缺少姚可久,即便丁晋有所表示,也可能反而引起对方的疑虑,或者让对方耻笑自己的懦弱,而且他如果太主动,也不是一种适当的行为。 正因为不能太主动、太急切,所以丁晋面对姚可久的请求,也不能匆忙应诺,但是他的回复也没有将话说死,让姚可久始终心存一份希望。直到姚可久在襄阳呆了有一段日子,快要失去耐心时,丁晋才暗示自己会尽力帮忙,并且这种帮忙,是出自感念二人之间的友谊。 不过丁晋拒绝了姚可久提出的另一个请求:帮忙说服周侠。 周侠的耿直倔强,世人皆知,丁晋不太看好姚可久能说动周侠,为避免在此事上牵扯太深,丁晋犯不着因为这点事情,让自己和姚可久等人同流合污。 想不到姚可久竟然很快就将周侠解决,这让丁晋很惊讶,事后,他才知道姚可久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让周侠自己说服了自己。 姚可久在正式出击之前,安排了一场好戏给周侠看。周侠军中有一员骁将名唤齿大姑,是归化的铁勒人将领,但是齿大姑和一般粗鲁蛮野的铁勒人并不同,这个人深受汉化,从小学习汉人文化礼仪知识,可以说比汉人都知书达理、有情有义,齿大姑在军中很有声望,这来源于他平日的所作所为。 可是齿大姑犯了军法,他的不法之事是,偷偷将军中之物,抵押给当铺,换取财物。但这些钱不是自己花的,而是寄给几个阵亡伤残士卒的家属。这些家属在失去家中壮劳力后,生活得很辛苦,爱兵如子的周侠自然很清楚他们的境况。 因此,面对齿大姑的罪行,军法官依律要严惩,但是周侠赦免了齿大姑,周侠被感动了,感动的同时,他又开始了前次的思考,从军人的困境和国家财力的枯竭,想到了一些将领变卖自己的私财接济士卒,又想到了驿站走私案,恐怕不简单是将官们个人贪污所引发的,武帅所实行的战时紧急法,要求各部军费开支的很大一部分必须自己想办法凑措,但又严令不得违法行事,此时想想,这怎么可能实现呢? 也许,很多将领铤而走险做了一些违法之事,也是情有可原的。 有了这种想法,姚可久趁虚而入,以军国大事为重劝说,周侠自然为之沦陷。 ...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