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六十二章 死下去 (第2/3页)
官署,加派人手保护,必不有失。” 李美玉又犹豫了很长时间,终于点点头,表示服从,接着他说道:“请大人予在下一处静室,某当将所知,一五一十禀明呈上。” 丁晋考虑了一番,觉得不如给他个机会,于是下令照办,为李美玉寻得签押室旁边一处小室,笔墨纸砚等物若干,又吩咐法吏龚天雄及两名卫士,在屋内严加看守,屋外更是戒备森严、防卫重重,以防发生意外之故。 这番布置的顾虑,主要是担心有人会杀李美玉灭口,可是丁晋万万没有想到,李美玉会自己杀掉自己。 李美玉用一只秃笔插入自己的喉咙,残忍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丁晋闻讯赶来时,李美玉还没有咽气,他用双手紧紧地握着一支毛笔,以顶部坚硬的一端,深深地扎入喉管,鲜血喷溅得到处都是,墙上、地上、还有龚天雄的脸上。 龚天雄吓得有些呆滞,丁晋怒道:“怎么回事?你等到底是干吃的,连一个犯人都看管不好。” 龚天雄结结巴巴地说道:“禀。。。禀告大人。小人实在没有想到他会。。。这样,他先是谎称口渴,小人便让卫士给他拿水碗,他接着又惊叫外面有人窥视,小人怕发生意外,急忙跑到门前观察。就。。。就这个当口,他就把笔插到自己身上,小人等实在来不及阻拦啊。” 跟在丁晋身后的狄波**掌打在龚天雄脑门上,骂道:“废物!傻蛋!你们坏了大人的好事。” 丁晋挥手阻止了狄波的责打,缓缓道:“事已至此,也不必太责怪他们,李美玉一心求死,是本官疏忽了。” 此时,一名卫士胆怯而小声地道:“。。。小的看到人犯好像写了点东西,大人要不要过目?” 龚天雄急忙拾起地上散落的笺纸,双手捧着,谄媚地呈给丁晋。 丁晋一看,直气得七窍生烟,原来,在一张沾满血迹的纸上,李美玉端端正正地写着几个小字:姓丁的,想知道真相吗?某在九泉之下告诉你。 狄波偷偷撇了一眼,怒道:“大人,下官这就将李美玉家眷仆从全部缉拿归案,严刑拷问下,就不信查不出分毫端倪。” 丁晋闻言,眉头紧皱,狄波以为他不喜牵连无辜,忙道:“要不下官从别的渠道追查此事?大人放心,下官勿要为大人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丁晋咳嗽了几下,沉声道:“恩,还是就按你的意思办吧。将李美玉全家缉拿,尤其是其妻王氏,必要细细盘问,也许会得出些有用的口讯。狄波,这次可要用心了,本官不希望再出现今日此般情况。 狄波的手段确实很厉害,只半日,就从李美玉的妻子王氏口中撬出一些重要东西。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李美玉有个远方舅舅,彼此关系甚厚,这个舅舅还是他的童蒙老师。并且,李美玉能调到襄州任职,也是舅舅运作的功劳,听说他在安国郡王府做事,很有能力。 王氏被折磨得半死,终于从久远的回忆中记起这个舅舅的名字:崔式之。很奇怪的问题是,当李美玉在舅舅的帮助下,来到襄州做官后,两家反而没有了走动,这也是王氏一直想不起来其名字的原因。 丁晋分析后,认为崔式之和李美玉应该是早就有了密谋,因此,当李美玉来到襄州后,为了避人耳目,两人反而断绝了来往。 安国郡王府掾佐崔式之? 丁晋知道这是一个在王府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要人物,如果能将他抓拿归案,也许一切都会真相大白。 早已暗中囤兵在鄢城的铁保,建议直接上门抓人,如果郡王府敢反抗,那么正好一网打尽。 这个建议的缺点是太仓促,丁晋还没有做好和郡王府直接冲突的准备,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容易落人口实,如果抓不到人,更是被动。 用叶僧调侃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太鲁莽。 狄波提了两条建议,一条是严密监视郡王府,并在崔式之外出时,暗中将其抓获;而另一条就是放长线钓大鱼,派人密切跟踪此人,搜寻崔式之背后更大的主谋。 其实这个更大的主谋,大家心里都清楚,很有可能就是郡王府的实际掌控者—公子王保。但是面对这种势力盘根错节的的权贵,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才能对他真正做到致命一击,任何的不谨慎,都是危险的。 丁晋否决了狄波的第二条,因为李美玉自杀的消息是瞒不了多久的,再说狄波又将他的家人全部关入了大牢,丁晋不相信以“智慧”闻名的崔式之会不派人盯着李美玉方面的动静。如果他一旦知道李美玉出事,那么放长线很可能抓不到大鱼,还让小鱼也跑了。 最后,众人商议的结果是,在不惊动郡王府的前提下,尽快抓获崔式之。 这条共识,也马上成为丁晋的命令,交付下面执行。 可是,很快下面的密探便返回了消息:崔式之已经在王府失踪数日,他们正在努力寻找其下落。 丁晋听了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认为崔式之恐怕已经凶多吉少了。看来王保为了自保,已经凶残到极点,连崔式之这样的得力心腹都不惜痛下杀手。 虽然这条线索暂时又断了,不过丁晋并不急躁,王保越疯狂,他越有信心。 丁晋下令:严密封锁襄州所有关卡、交通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