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风流_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六十一章 杀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六十一章 杀人 (第2/2页)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更为不好的消息:武元宗派心腹周侠,统两千健卒,驻扎襄阳,协助丁晋调查山匪逆乱真相。

    雪山加霜,紧接着,和宰相李景俭联系的人突然失去了消息,过了些时日,长安城的探子才查明情况,原来那个jianian诈的李老猫,想要和己方断绝来往,撇清他在其中的关系。

    这么关键的时候,李景俭竟然撒手不管了,王保气得大骂。李景俭,钱伯芳,王武俊、吐谷楞、李光颜,这些人,谁没有从他这里拿过大好处,哈哈,现在事情要败露了,大家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好,老子倒霉了,谁也别想好过。

    或许是因为李景俭的这番刺激,王保变得更加疯狂,一方面,更加激烈地杀人,凡是那些有可能泄露秘密的知情人或身份暴露者,一个都不留,全部除掉;另一方面,他也不得不开始清理那些一直舍不得丢弃的东西。那是他东山再起的依赖,可也是能轻易毁掉一切的证据。

    这项任务,王保交给了他现在最信任的人—王彦,他指令王彦:不管有多大价值、有多珍贵,只要是可能暴露秘密的东西和证据,全部毁掉,都不能留。

    ……………………………………………………………………………………

    越是掩饰,越容易败露。

    王保的疯狂和混乱,反而更快地引起了丁晋的怀疑。

    其实,早在之前,他已经有些怀疑安国郡王府在这些事件背后扮演的角色。这些怀疑起先是出于一个最基本的分析:凭着郡王府在襄州的人脉和能量,山匪的诸般动作,可能瞒得过他们的注意吗?

    但是郡王府在之前、之中、之后,对于这件事都没有一丝一毫的上报和呈述,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是不是在其中也有牵连?

    于是,丁晋秘密派遣人员暗中关注王府动向,结果,情报人员收集回来的种种蛛丝马迹,让王保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大。

    最主要的一点是,多名王府重要成员,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情报人员的分析是这些人很有可能已经凶多吉少,如果这些人真的被杀了,那就又引出一个问题:王保为要杀掉如此多心腹?他在掩饰?

    想到王嘉宪、蔡建德的死亡,丁晋心中有了一些计较。

    但是现在还不是“动”的时候,丁晋历来信奉一个原则:对付敌人,必须做到致命一击。如果没有准备充分,最好按兵不动,等待最佳时机,再给予对方雷霆攻击。

    不过,不动并不代表无所作为,一方面,丁晋下达多项加强刺史府防御守卫的戒严措施,并且给所有官员都配备了侍卫保护其安全,避免再发生王、蔡惨剧。

    另一方面,密令铁保、狄波、张归霸等干练之人,按照事先议定的策略行事。他们的任务,可以归结为四字:打草、惊蛇。

    这也符合丁晋一贯的对敌手腕,他总是喜欢让敌人自乱阵脚,然后再瞅准要害,给予致命一击。

    再一方面,贺胜的归来,也宣示着“打鬼行动”的正式开始。

    这个鬼指的就是那个让丁晋寝食难安的“内鬼”,内jianian不除,刺史府永无宁日。

    不要误会,内鬼不是贺胜。不过,丁晋也险些将他定为jianian细处理,坏就坏在,贺胜这个家伙实在很像被腐化的官员。

    贺胜此人,性格狡猾虚浮,功利心重,再加上他社会关系复杂,平日来往的多是一些三教九流之辈,难免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人很邪。此外,他还很爱在上司面前表现自己,这本没有大错,不过看在丁晋眼中,却不由地起了疑心。

    丁晋为官多年,对于官场上的一些现象,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道理。比如在这个人际关系非常复杂的衙门里,初任的官员,对属下不了解的前提下,最要警惕的就是两种人:官不大,特能办事的人;赚钱不多,特能花钱的人。

    因为这两种人,不是自身能力特别突出,就是另外有旁门左道之术,往往,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而贺胜,可谓是两者俱全。他的官品不高,职务也不重要,但无论是谁,有困难,只要求助他,一般都能给你解决;而同时,贺胜的俸禄虽说还过得去,但并没有达到肆意挥霍的程度,可是丁晋暗地知道,只上次他帮忙抓张归霸,为了得到僧人的支持,就一次性敬奉给寺庙一百贯香火钱。

    这可以说是挥金如土了,贺胜凭能如此富有?除了贪赃枉法,还能有。

    丁晋将贺胜定为重大嫌疑分子,并遣密探暗中调查贺胜的家庭情况。这个时候,正好赶上朝廷派来宋均子为首的调查人员,丁晋对贺胜有疑虑,又担心他在调查过程中,突然跳出来给自己使坏,于是随便寻了个借口,将贺胜打发到汴州去公干。

    当时,丁晋甚至有了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念头,如果贺胜敢抗命或者阳奉阴违,那么,他即刻就要治贺胜重罪。

    幸好,贺胜这个家伙功利心很重,他既然已经铁了心要跟着丁刺史的步伐进步,自然对丁晋的任何指示都是惟命是从,并且,贺胜还自编了几句顺口溜,时时督促自己,那就是:任何事都听丁大人的,对于丁大人的举措,要坚决支持,丁大人反对的或者厌恶的,要坚决反对。

    贺胜这一走,走得太对了!很久以后,当贺胜知悉一些事情的真相后,除了后怕,更多的还是庆幸。

    贺胜走后,蔡建德在刺史府内被谋杀,经过刑事人员的调查,表明他是被熟人杀死的,并且这个“熟人”,应该就藏身在官署内。

    丁晋立即将这个“杀人者”和“内鬼”联系起来,当然,杀人者也许未必是那个内鬼,或者是另外一个潜伏分子,但是这个可能性很小,丁晋不相信刺史府的官吏已经全部被腐化。

    也有可能,杀人者不是内jianian本人,而是他指使的手下。不过这个可能性不影响最后的判断,那就是不管杀蔡建德的是不是内鬼本人,这样重大的事情,肯定有他的授权,那么,贺胜当时并不在襄州,从这个判断来说,贺胜的大半嫌疑已经被去掉。

    如果贺胜不是内鬼,最有嫌疑的就是记室参军李美玉。

    想到那个憨厚的李记室,丁晋实在不愿这个猜测成为事实,可是再想想蔡建德的深藏不露,丁晋不能不谨慎。

    如果李美玉真是内鬼,他所能够造成的危害性,要比贺胜大得多,因为他的身份确切来说,就相当于丁晋的书记官,一些机要公务,是需要他经手的。

    所以,必须尽快查明李美玉的嫌疑。

    这个时候,贺胜回来了,他带回了元帅府的回复公文,这证明了他确实到过汴州。而且,调查贺胜家庭的密探也传回了消息,他们查到的情况是,普州贺家虽无余财,但贺胜的岳父却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富户,贺胜的钱物,很有可能来自岳父的支持。

    这倒和丁晋当年的情况很相似,同样是岳父资助女婿博取仕途上的进步,不过,这在当世,是一件很普遍的现象,一些人虽然有钱但没有社会地位,于是通过帮助做官的亲戚或者朋友,来间接提高自己的政治待遇。

    贺胜的大半嫌疑被洗清,李美玉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于是,丁晋决定设一个局,抓出这个迟迟不愿露出真面目的内鬼。

    丁晋也要杀人了。

    ...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