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六十章 黄龙十年的老崔和老胡 (第2/2页)
,借着求教的机会,将这个心结给解开了。 老崔厚着脸皮来到丁晋的签押室,丁刺史正在开会,他只好先侯在外室。 其实不仅是现代的会议多,在古代,这会也不可能少得了。因为,开会除了说事,里面的名堂还大得很。 尤其是对于丁晋这样的“首长”,开会不仅是议事,还是了解全局、掌控全局的必要手段。用平民的话说,一任首长的工作也就是开开会,聊聊天,下去走动走动。开会是部署下面实施自己的施政思路;聊天是协调好各部门单位的关系,如何用好拥护自己的人,如何团结好左右摇摆的中间人,如何争取那些反对自己的人,让这些人形成一种合力;下去走动是检查下面的工作,了解下面在实施自己发展思路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不需要多,如果能把这三方面真正做好了,那就是一个优秀的官员,是一名“能吏”。 等了大概有半个时辰,刺史府的诸位官人陆续从里面出来,大家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面无表情,崔承度和几位熟悉的大人打过招呼,心里暗自猜度:看来这次商议的内容不简单。 走进内室时,丁晋正在小吏的服侍下洗脸,他一脸疲倦,似乎好几日没有睡好觉的样子,不过,在看到崔承度后,还是露出热情的微笑:“巢父,你来得正好,本官刚想去找你。” 崔承度恭声道:“不知大人找下愚所为何事?” “不急,巢父你先坐下,在本官这里不需太拘束。”丁晋说完,又挥挥手对小吏道:“给崔师看茶。” 不一刻,香茶端上,丁晋也已梳洗完毕,看崔承度小口喝着茶一副陶醉的样子,当即吩咐道:“速去为崔师备两盒香茶。” 崔承度忙放下茶杯,欠身道:“大人,某那里还有上次。。。” “哎,上次是上次,这回是苏长史从播州带回来的当地名茶,你尝尝,味道不同的。”丁晋笑道。 在他和煦如春风的微笑中,崔承度只得受了,嘴上没说什么客气话,心里却有点感动。 两人又闲谈了两句,说到了正事,原来丁晋找崔承度,也是为了姜密的案子。 丁晋抱歉道:“本来早欲找你过来商谈,奈何这两日公事繁忙,一刻不得清闲,夜里又怕打扰巢父歇息,这便把这桩要事给耽误了,巢父莫怪。” 崔承度连称不敢,又道:“姜密之案,确存在情有可原之处,某不欲重判,但又不知大人意下如何。结果妄自猜测,害得大人百忙中还要抽空处理区区小事,实在是愚钝不堪。” “巢父确实知吾心意。”丁晋点点头道:“姜密虽为巨匪,但难得他能临阵投降,使众盗皆起归附之心。再者,余匪未清,也需要用宽大之法让他们主动自首,以免四处流窜,伤害百姓。因此,姜贼罪恶滔天,但不能重判他,以防堵塞后来者之路。”
崔承度闻言,这才明白原来自己误会丁晋的目的了,想到先前将他比作那些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员,不禁有些惭愧,恭声道:“在下已领会大人的意思。不过,使姜密无罪释放,只怕到时候朝廷追究起来。。。” 丁晋笑着摇摇头道:“巢父,你听本官说完。姜密之案,不能重判,以绝后来者之路。但也不可太轻纵,那些余匪此刻已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如果将姜密判得太轻甚至无罪开释,他们反而认为不可信,提防招降有什么陷阱,而将姜密狠狠打几板子,他们反而愿意相信官府的诚意。” 崔承度皱吧着老脸苦苦思索着,既不能重判,也不能轻判,这个不轻不重的“度”是关键,重不能太重,轻不能太轻,目的是要让盗匪愿意接受处罚而归降,那么,或许可以采用一定程度的rou体处罚加重罚钱物的方式来进行。 而且,针对不同身份地位的盗匪,应该制定出一套分明的处罚等级来。既让那些大盗巨匪没有顾忌,又要让那些喽啰小匪甘愿归降。起码,这罚款的钱物方面,必须针对性要强,不能说让那些普通匪人也缴纳巨额钱物,那根本是不现实的。 想了半天,崔承度心里渐渐有了点谱,于是,他对丁晋道:“大人给在下一日时间,某为大人办好此事。” 办好此事,当然指得不仅是姜密案,还包括一系列的招降盗匪及其处罚条例,而且这些处罚还必须有根有据,一条条、一款款,都必须有严谨的律法依据。 丁晋夸奖了他几句,无非是你办事我放心之类,最后,又特别嘱咐道:“那个黑旗寨的胡铁头,巢父你按照本官的想法这样处置。。。。。” …………………………………………………………………… 老胡还没有被抓获,他现在正带着几十个还愿意跟随着他的兄弟,在唐州的老山岭中亡命。 胡铁头能被丁晋格外关注,自然是因为他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这个价值,胡铁头自己当然也明白,他很清楚现在有很多人想要自己的脑袋,还有很多人想将自己活着擒拿。 这些人中,甚至还包括那些昔日的“自己人”。就连他从黑旗寨带出来的人马,还有不少人对自己心怀意图,结果一路上发生多次内乱、争斗、逃跑,最后,等到了唐州地界的时候,手中只剩下了几十个兄弟。 胡铁头觉得很悲哀,他的将军梦已经破碎,现在他只想能保全一条活命,可是,看来连这个小小的要求,都成了奢望。 “公子,你既然不仁,就不要怪俺不义!” 站在山崖上的胡铁头,对着西归的夕阳诅咒,说完,咬牙切齿地剪掉脑袋上的冲天小辫,然后,将发辫塞入怀中,义无反顾地向山下行去。 胡铁头诅咒的时候,远在千里的长安城中,有一位贵人正在念叨着他的名字。 这位贵人,姓李名景俭,字节臣,正是当朝最有权势的大臣之一,也即参知政事、知户部事、宰相李景俭。 “胡铁头!” 李景俭的咬牙切齿,不在胡某人之下,甚至犹有过之,可是早在半年之前,胡铁头带着大批财物来拜访他的时候,李景俭的笑容曾经是那么的和蔼可亲。 不过,这不能归咎于李相公的翻脸不认人,因为李景俭觉得自己受了巨大的欺骗,这份被欺骗的愤怒是正义的,是理所应当的。 如果不是唐州的刺报着重点出胡铁头这个重要人物的名字,或许,他依然被蒙在鼓里,李景俭万万想不到,襄州的谋逆盗匪,竟然真的和王保那个混蛋有关系。 “王保!” 李相公咬牙切齿地念出了第二个名字,这个貌不惊人的瘸子,自己实在是太小看他了。 没想到他竟然真的有那么大的胆子,敢行谋乱之事。 事实上,就在前些时日襄州汇报的剿匪之事上,李景俭是不相信所谓的造反匪人一说的.正因如此,他才有恃无恐地实行了一连串报复手段,想要狠狠地打击一下那个给自己添了不少麻烦的丁晋。 现在,胡铁头这个名字,使一切真相大白,李景俭犹如被人狠狠抽了一记耳光,除了震惊,剩下的就是愤怒。 看来,是该好好清理一下了! 这一次,李景俭没有发出声来,只是在心中咬牙切齿地念着。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