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五十八章 余波震荡(上) (第2/2页)
美的关系。而且,和同窗比起来,这种情谊在官场上尤其显得珍贵,是官员们相互提携、共同进步的坚实基础。 前面说过,在黑旗寨败亡后,搜查出来一大批盗匪不应具有的东西,觉得兹事体大,丁晋不敢自作主张,于是不仅向朝廷和统管战区军政大事的元帅府做了通报,而且知会了山南东道监察御史刘年,共同关注此事。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山南东道监察御史行台,本来是在襄阳城,因为襄州原本是山南东道的首州,但是经过淮西兵乱的侵袭,襄州沦陷,御史行台衙门不得不迁移到了大后方的商州。 刘年在山南东道当了七年的监察官员,自然对襄州的情况非常了解,他知道那里就是一潭浑水,而且水还深得很,他还知道水里面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事,这些事情如果爆发出来,很多人就要倒大霉了。 刘年虽然知道,但他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揭开,连碰一下都不敢。他出身贫寒,好不容易中了进士,待人接物最是小心翼翼,其实依照他的性格,是最不适合做御史的,但是既然进了这个门路,刘年怎么舍得挂冠而去? 所以,刘年一直对襄州的事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敷衍过去。也许是他的这种态度,非常符合某些人的期望,他们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因此,刘年几乎没有建树,但就这么安安稳稳地一路做到了监察御史,并且,还有更上一层楼的希望。 可是,丁晋的一番剿匪动作,彻底搅乱了平静的水潭,水面上风涌浪卷,水下,也同样是暗流波动。刘年恐慌地看着这一切,想阻止,想规劝,或者是想援手,但是他都不能做,他无能为力。 这是一潭吃人的浑水,这是要出大事的。 刘年不仅恐慌,而且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和丁青云素来良好的关系,让他不能真正坐视不理,数次隐约暗示,并且给予一定帮助;另一方面,他又对某些人极其恐惧,他清醒地知道,如果想要揭开他们的盖子,那么就得面临他们疯狂的报复,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死局,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对于个人,都是凄惨的下场。 此外,刘年还经受着作为一个正统文人、清流官员的良心的谴责。他严于律己,从来不贪赃枉法,洁身自好,从来不徇私舞弊,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清白无暇的官员。可是刘年无法自己欺骗自己,他知道自己时时刻刻看着肮脏的罪恶,在自己眼皮底下进行。 曾经何时,他真想反戈一击,勇敢地站出来,和丁青云联合揭发某些滔天罪行,可是,犹豫再三,他最终还是萎了。
丁晋勇敢,但缺乏对事情的认识和证据,而自己对一切了如指掌,可是却缺乏最重要的勇气。 在这种踌躇中,刘年等来了剿匪的结果,但却不是他最恐惧也最渴望的那个结果,丁晋给了他另外一个大吃一惊。 竟然有盗匪企图集众造反? 刘年确实是大吃一惊,这件事情虽然和他想象的那件事完全不同,但性质却更为恶劣,这已经不是普通的犯罪,而是上升到了谋反、叛逆级别的大事。 幸好,丁晋及时地将祸害扼杀在萌芽状态,如果让它爆发出来,那就不是他刘年小小的良心不安,弄不好,他的脑袋都要跟着搬家。 除了大大松了口气,刘年又有些哑然失笑,原来,丁青云这般大动作,真的只是为了剿匪,并不是发现了,看来是自己想得太多了,这样也好,对他,对自己,对别人,也许都是一件不错的事情,盖子既然没有揭开,那就让它继续盖着好了。 刘年的笑容笑到一半,忽然僵直起来,如果,如果,这件盗匪聚众密谋之事,和那件事,有所牵连的话,那么,这潭水到底有多深,自己何尝真的掌握到了?如果两者之间确有关联,自己还应该坐视不理吗? ……………………………………………… 不提刘年的愁绪,在离开商州不过数百里的汴州,也有一个人陷入两难的抉择中,他就是元帅府行军左司马周侠。 武元宗被朝廷授予招讨处置使,也即人们习惯上的称呼—兵马大元帅后,持节开府,招募贤才,以武陵人姚可久为“长史”,周侠、李弘楚为左右司马,节制三大副元帅、四道行军总管、十七路大军,一时间汇集名将英豪无数,而其中,原五原县令周侠,最称武元宗信重之人。 周侠此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文儒雅,犹如温润如玉的贵族公子,然而,谁若以为他的温文尔雅是怯懦无用,他的彬彬有礼是软弱可欺,那就错了。这个清雅俊逸如鹤一般的男子,在任何场合下都不会失礼,但任何压力都不能让他低头。元帅府上百僚属,以他的性格最为倔强刚烈,也正是如此,同样耿直烈性的武元宗,对他最是欣赏。 但是,再刚强的性格,也有犹豫不决的时候,比如此刻。 周侠在一接到襄州刺史府的公文时,便意识到这件事的非同小可:一个刚刚平复之地,周围又有朝廷数路大军震慑,但有人竟然就敢明目张胆地聚众谋乱,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果不是刺史丁晋误打误撞地发现,恐怕此事还不会暴露出来。 这是如何严重的性质?所有人都得负责任,包括元帅府的情报部门。 但是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件事就是表面上这么简单吗? 周侠认为,这件事绝对不可能如此简单,一群土匪就能将所有人蒙在鼓里,偷偷地养成这么大的气候? 查!这件事必须查下去,而且要追查到底、彻查到底,他直觉地感到在表面的这些事情背后,有一只幕后黑手,在cao控着这一切,如果不能斩断这只黑手,将来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就在周侠决心将此事上报武元宗的时候,他想到了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影响。 无疑,如果此事真的和那些人、那些事有所关联的话,那么,这些影响将会是巨大的,而且影响范围必将非常广泛,很多人将会被牵扯进来,很多人要承担严重的责任,甚至丢掉脑袋。但是这些都不是重点,周侠想到的是,如果现在就彻查的话,会不会影响到即将开始的申州会战? 周侠很了解武元宗的脾气,因为他也拥有差不多的性格,他们都是那种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的人。如果武元宗知道这件事情,那么,必会追查到底,不管牵连人,遇到阻力,都不会影响他的半点决心。 但这件事,如果彻查,少不得惊动各方面,很有可能会牵扯出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来。周侠这几年在战区也目睹了无数匪夷所思的东西,官为匪,匪当官,黑的变成白的,白的变成灰的,很多事情说不清楚。 甚至,就连他这个秉性刚烈的人,也隐约知道一些军将暗地做的非法勾当,可是又能怎么办?从惊异、愤怒、无奈,直到今天的麻木不仁,周侠知道,在某些时候,为了更重要的东西,不习惯的也要习惯,无法忍耐的也要忍耐,必须追究的也得敷衍了事。 权衡得失,到底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呢? 周侠没有权利隐瞒不报,但是他完全有能力做到让武元宗晚些时候知道,或者即便知道也不当回事。可是,这等如欺骗,这种完全和他性格不符的行为,是他深为之鄙视的,即使这种行为有无数正当的理由,也不能因为理由的正当而去做无耻的事。 周侠似乎有了抉择。 ...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