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四十五章 闲事 (第2/2页)
能选拔到有才之士,杨亿同样思虑周密。他提出的每年备考、备案,正是让主官可以综观学生数年来的学业情况,而不只是因为一时考试的优劣来辨别良莠。 当然,杨亿的想法大胆、异想天开,但又可谓独步妙境,丁晋心中是非常赞同的,可表面上却不能表现得太明显,杨亿的想法如果想要实行,还需要再完善一番,好的东西未必就能得到好的结果,这个道理丁晋很早以前就已经明白。 但无论如何。这个人才必须保留下来,丁晋坚定了心意,于是听从许文瑞的建议,郑重其事地派人携了厚礼以及自己的亲笔书信,邀请杨亿加入自己的幕僚队伍。 可是,让丁晋没有想到的是,杨亿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这是在短时间内,第二个拒绝自己求幕之意的人才,丁晋感觉很郁闷,心里还有些恼火。别人都是巴不得削尖脑袋想成为自己的幕客,换了郭祀和杨亿,却是左右推辞,一副很为难的样子,难道自己在他们眼里尚不是值得效力的对象? 许文瑞同样感觉非常失望,事实上,这段时间他除了在丁晋面前不停地说杨亿的好话外,也对杨亿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一方面他劝说杨亿要珍惜机会,把握锦绣前程,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才是最大的追求;另一方面,许文瑞同样对杨亿说丁晋的好话,他认为丁刺史是一个难得的开明的幕主,宽容大度、平易近人,对于上位者来说,这是最不容易保持的两项品质,而对于下属僚佐来说,这也是最渴望上司拥有的品德。 但是,杨亿还是拒绝了丁晋的好意,不过这个人会做事,找了些很委婉的借口,让人想生气又不知该如何发泄,而丁晋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自然不能表现得太没气量;同样,杨亿也知道许文瑞心里不舒服,于是拉他出去喝酒并很真诚地感谢了他的好意。许文瑞喝得醉醺醺地发xiele一顿牢sao,气也就不知不觉消了。
之后,许文瑞不甘心地再问了一句:丁大人如何做,你才会答应入幕? 杨亿急于摆脱纠缠,只好敷衍道:若一日使君为相,某便僚佐于他。 ………………………………………………………………………… 前文说过,丁晋的刑名幕僚崔承度是襄州司马段秀实推荐给他的,而段秀实如此做,是主动向丁晋示好。 自贺胜对段秀实“打脸”后,段秀实不仅交出了“暂代”的权利,还称病在家休养了几日,这是羞惭所至,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了。 苏易简见他钻了牛角尖,便和他说:丁大人取回刺史之权,乃是名正言顺,你有什么想不通的呢?如果传了出去,这对你的名声,实在是巨大的损失。 段秀实被点醒,出了一身冷汗,想想,先前他据权不交,本来就与律令不符,幸好丁晋没有和自己计较太多,而现在,自己还要闹什么情绪,如果被监察御史或者朝廷大员听到,恐怕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再者,自己和丁刺史还要共事很长时间,他毕竟是上官,如果对自己存有不好的印象,以后稍施手段,恐怕对前程就是一种妨碍。 想到这里,段秀实后怕不已,但是现在最关键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补救,他明白,应该立即修补自己和丁刺史的关系。 机会很快就来了,那就是丁晋要招幕,这应该说是他第一次正式聘请幕僚,段秀实能想到他肯定很重视,于是立即派人寻访在襄州的名人高士,这么一折腾,段秀实就把还停留在襄阳的崔承度给寻了出来。 崔承度本来是准备游山玩水一番,就回老家魏州编写的,可是段秀实和他颇有些交情,这份面子崔承度不能不给。 而且,这次侍奉的幕主是刺史丁晋,崔承度早就听过丁晋的大名,事实上,后面编入的听说其草稿原型就是出自丁刺史之手,而崔承度此次要对五百条律文文逐条逐句进行注释,难免有所疑意,那么,询问丁晋这个创始者,当是最佳途径。 丁晋对段秀实的推荐果然很感谢,还设宴邀请段、崔二人到家中做客,期间,谈笑融洽,宾主皆欢。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段秀实和丁晋两人的关系结束了紧张的对立矛盾,开始了一段和谐的上下级共事的以至于不得不为人称道的典范故事。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