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四十二章 回到襄阳 (第2/2页)
乖乖交权吗?当然不会,如果他有这么识时务。也轮不到他贺胜来建功。所以,要想讨得丁刺史高兴,势必要得罪段司马,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两边都讨好可能两边都讨不了好,贺胜深知以自己现在的身份,还没有资格做墙头草。 为了往上爬,一些脏活累活是必定要做的,别人不愿意做的自己就得上赶着装作高高兴兴地做,而且要做得漂亮。 心有所定的贺胜,采取了最直接的办法。他指派小吏,将公文全部搬到了丁刺史的签押室。当段秀实闻讯赶来时,贺胜意有所指地羞辱道:公事一去,段大人以后可要轻松自在多了。 段秀实羞愤难言,指着贺胜,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还是姗姗迟来的丁晋替他解了围,假意说了贺胜两句,贺胜毫无诚意地道了个歉,这场闹剧,也就收场了。 公文的转移,正式宣告了行政权的交替。丁晋以贺胜为马前卒,在不和段秀实直接冲突的情况下,顺利收回权利,这一手,在刺史府众官吏眼里,实在是玩得漂亮。自此,诸人深知丁刺史手段厉害,应对之间不敢有丝毫怠慢。 回到襄阳城后,丁晋下令严厉查处酒肆遇刺事件。录事参军蔡建德、司法参军狄波以及案发地谷城法曹、巡典等人情知刺史大人雷霆暴怒,岂敢轻慢,将人力物力全部投入缉查之中,不久,消息频传,一些情况被一一查实。 据查,刺客名叫赵六,鄢城人,家中贫困,曾以挖矿为生,为人刚正,喜打抱不平,素有勇名,在刺杀事件前一日,投奔在谷城开酒铺的亲戚,也即案发的那处酒肆。 案发当日,酒铺老板有事外出。因赵六善厨艺,于是交给他打点店铺。案发后,老板赵牛牛一家已全部缉拿归案,现关押刺史府大牢,听候发落。而赵六在鄢城的家人,已不知下落,现已下达八县海捕公文,全州通缉。
刺杀前一日投奔?老板正好有事外出?案发后家人便不知下落? 听了狄波汇报的情况后,丁晋紧皱眉头,陷入沉思中。这件事情,怎么看怎么透着蹊跷,明显是经过精心的策划和算计,如果说赵六身后没有黑手,那谁也不相信,可是幕后之人,真的会是孙归吗? 还有一个疑点,让丁晋如鲠在喉、寝食难安,那就是,根据调查的结果看,刺客明显是知道丁晋一行要在那处酒肆中歇息,所以,在前一日就有了安排。这种料事如神的本领,除了说明己方队伍中有内jianian之外,没有别的合理解释。 而且,这名内jianian必是有一定权限的官员,他能够获悉队伍的行程表,知道队伍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休息。而这个目标范围,就狭小了很多,在整个队伍中,有权利知道行程的只有十余名中高级随从官员,而至少在前一日或者更早,就能够获悉准确消息的,满打满算,不超过五人。 这些人,除了丁晋的侍从六竹外,还有记室参军李美玉、司兵参军铁保、司务参军贺胜,以及统领团练兵士卒的校尉武平。 四人中,嫌疑最大的是铁保,他负责整个行程防卫的布置,而且刺客能藏利刃躲过侍卫的检查,也不能不说是他这个安全主要负责人的疏忽。 还有一个更大的嫌疑,就是铁保刺出的一剑,让刺客瞬间毙命,按照当时的情况看,铁保完全可以选择使刺客失去行动力而生擒活口。 当然,也不能从这一点,就肯定铁保是内jianian。铁保杀死刺客,也可以解释为担心丁晋的安全,因此情急之下,以确保刺客完全不能再反抗为关键。毕竟,抓活口和刺史的安全,谁轻谁重,作为下属来说,自然要分得清楚。 除了铁保,贺胜的嫌疑也非常大,原因之一是,在那个地方停留,这个行程安排是贺胜主张的,他说当地有一种剪尾鱼非常鲜美,如果路过此地而不尝试一下,实在可惜,正是因此,行程上才有了在那个地方休息的安排。 此外,当日,贺胜也参与了铁保负责的安全防卫布置,而依照职务来说,他是不应该参与的,因为他平日和铁保关系不错,而且又是主动热心地帮忙,铁保也不好意思拒绝。 除了二人,其他两人也并不能说没有一点嫌疑,起码,他们有权限提前知道行程安排,这就为刺杀提供了最关键的助力。而为了逃避嫌疑,内jianian之人很可能在当日表现得非常正常,表现得让人一点都不疑心,如李美玉和武平。 ...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