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部 吏部外郎 第三十四章 污蔑 (第1/2页)
\请到,leduo,com****阅读最新章节/ 四章污蔑 柳德子是何等样的人?“美容姿,善言辩,风情颇张,不能自遏”,当年他在洛阳任职时,李司徒因为府上有堪称洛阳第一美妙的家妓紫云,竟不敢叫柳德子到自己的府上来。后来德子听说李府有妙歌善舞的家妓紫云,就不请自到,而且即席赠诗:“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 结果,狂放的行为,巧妙的诗言,竟使得紫云立马倾心,李司徒无奈之下,只得故作大度做了成人之美。 这个小故事,不仅说明柳德子色胆包天和很有魅力,也隐透露出这个家伙心机巧诈,解决问题的办法直接而有效。 同样,他污蔑丁晋的话也很简单,他对窦刚说道:“弟子确实早听过这件事,丁晋还对人说:‘兵马万机,须渐归天子,何因犹在权门!’,说话实是无理之极,现今他得天子看重,便忘记当日是谁提携于他。弟子生怕公闻之生气,因此刚才未敢说出。” “犹在权门?这些,怕还轮不到他黄口小儿管。”窦刚冷冷地自语,面上虽无恼恨,心已是暴怒。 柳德子污蔑丁晋的这句,最阴险的地方就是一点——用一句击窦刚忌讳的话来说明丁晋的忘恩负义,而且是十分可恶的忘恩负义。 窦刚并不是一个很能容忍地人,虽然“上位者”的气度让他喜怒不露于外,但柳德子是个聪明人,还是轻易看出窦刚心真得发怒了,这个好现象鼓舞了他,柳德子决定继续自己的“倒丁行动”。 从窦府出来,柳德子又拜访了“长安令”董含。这次,他是有备而来,先和董含回忆了下往日并肩作战的几件事情,借这种对过去的怀念来叙叙旧、套套交情,等到气氛热烈起来,柳德子便开始挑拨离间,行使小人手段。 他对董含道:“兄长还记上次韩一良受贿之案否?当时,窦公欲要让兄独审此案,而丁晋却建议三司会审,说什么如兄审问不得,恐致被动,小弟看他分明是不相信董兄的能力,自命不凡,小瞧于人;再者,其人为得窦公信重,整日拉帮结伙,意卖弄,但有能力超越他者,必得他与众人排挤,韩案本为兄长一人之功,最后也不得不分薄他人,小弟现在想来,丁晋之议,分明就是嫉妒兄长将为窦相立奇功,所以故意从使计作坏。” “哦。竟有此可是按照丁青云地为人。好像不可能吧。”董含不咸不淡地说着。神色也是不恼不怒。似乎柳德子地一大堆话。对他无动于衷。 柳德子见这次:己地精心准备又是劳而无功。很泄气。赌气说道:“好。你就相信他吧。想我兄弟二人昔日哪件事上不是共进退。同气连枝。现在兄长宁肯相信外人也不信自己人。小弟还有何话可说?哼哼。眼看那姓丁地这次犯了窦公忌讳。兄长却不助我一臂之力。使之无法翻身。如若让他侥幸度过难关。恐怕其威望日重。公依赖渐深之时。兄悔之晚也。” 柳德子愤怒地说完。转身便要离去。将要跨出门槛时。身后传来董含慢悠悠地询问声:“窦公可疑之?” 柳德子立马停住脚步。欣喜地转过身。口气坚定地道:“公直欲除之而后快。” 这句话。柳德子为了说服董含。有点太夸大了。事实上。窦刚虽对丁晋存。但还没到切齿痛恨地地步。何况。几个渠道地耳目都报告说:丁晋这些时日。不仅没有欣喜若狂、得意忘形地表现。反而洁身自持。沉默不语。连平日素爱参加地社交宴会都不涉及。整日不是常朝上值就是闭门读书。反正怎么看。都不像一副蒙受皇恩后喜不自胜地样子。 窦刚听了后。心情又开始矛盾起来。一方面。数年相处。他对丁晋地品行有一定了解。认为他不太可能做出柳德子所说地狂妄之语;但是另一方面。自从一手栽培起来地武元宗翻脸无情。和他划清界限后。他对党人地忠诚度非常敏感。丁晋这个年轻人。能力是没得说。唯一地遗憾就是出身平民。窦刚牢固地认为。穷人是最容易收买地。道德底线也是最低地。一个人当穷到连自尊都要出卖地时候。他还会考虑什么道德么?谁给他钱谁就是他地天皇老子。这样阶层地人。即便有了富贵。也改变不了深刻在骨子里地凉薄之性。 矛盾之,窦刚又就此事,询问了“御史丞”王伯明的意思。王伯明这 不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