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部 吏部外郎 第二十四章 桔子生南国(上) (第1/2页)
第二十四章桔子生南国 柑桔作为一种美味的水果由来已早。中说:“淮海维扬州。厥苞桔柚。锡贡。”扬州那个地方出产桔子和柚子。是一种特殊的贡品。屈原的中“后皇佳树。生南国兮。”则说的是楚地的柑桔。 在大周时期。一些主产地的柑桔依旧被列为贡品。在大批量上市之前。经过精心挑选的上等精品经过包装后。会以最快捷的方式运达京师长安。 长安城中最先吃到柑桔的是皇帝。每年各地进贡的柑桔数量不少。仅余杭一带一年就要进贡桔子:极品两千颗。上等五万颗。而巴蜀附近的资州、眉州、简州每年进贡柑桔“多少不限”。说是“多少不限”。但各地官员给皇上进贡还不是多多益善。这也是政绩。 “上位者”也是人。胃容量和人类保持一致。这么多贡品一个人如何消受得了。于是就会将柑桔转赐给大臣和宫女们。 第一批收到桔子的是宰相群体。有一句话叫“天子和大臣共治天下”。而宰相。就是大臣们的代表。地位尊崇。身份威隆。尤其是现在执政的几位“顾命大臣”。可说是连天子的权利都已垄断。所以。这些敬奉给“上位者”的贡物。理所应当有他们一份。宰相之后。甚至可比诸位相公更先品尝到美味的。却是一批身份极为低微的人。那就是皇宫大内中的宫女。诗人王建的中“众里遥抛金桔子。在前收得便承恩。”说的是宫女们。情景有些像电视节目主持人往台下抛小礼品。谁接到就归谁。 徐文茂的诗中写到“荔枝来自远。卢桔赐仍叨”。对能第一时间吃到珍贵水果地朋友很羡慕。他的这位朋友是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是皇上的“秘书”。近水楼台先得月。吃些新鲜的贡果是常有的事。 宫女、秘书。这些皇帝的身边人之后。才轮到在中央上班的官员们。李缜的说的便是这类大臣。杜中丞是指“御史中丞”杜衡。这个时候。李缜在他手下任“监察御史里行”。李缜官位不高却写得一手好文章。这两种因素凑在一起地结果就是总是要替领导写谢表。这种谢表都是官样文章。有着固定的格式。如果剔除其中的赞美性文字和表决心的内容。也就是一张收条。 除了上述这些人外。长安城中还有一种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吃到进贡的柑桔。这些人走的是非正规渠道。偷来的。不是一般地小偷小摸。而是神偷游侠。 万年县捕贼官胡三海。便物。 话说长安城内因为人口众多。且贫富差距极大。所以盗贼非常猖獗。京兆、长安、万年三个衙门下的“警官”们。日日奔波劳碌。总有捕之不绝的恶盗匪人。其中。有一个贼却是与众不同。他每次偷完东西。都要在人家的墙上粉书“我来也”三个字。然而官府却总没有办法捉到他。日子常了。“我来也”就成了这个贼地代名。“京兆尹”郑谭被这个“我来也”弄得头昏脑涨。他气急败坏地责令手下一定要抓到“我来也”。 还有一个贼。他的行为更是让人惊奇。他专偷有难度的东西。无论这个东西是否有价值。也无论这个东西是否自己需要。只要是有挑战性。一定想尽办法弄到手。因为他的窃取技术十分高超。长安城的百姓叫他“空空儿”。形容他的妙手空空。神通广大。 京城的富豪潘将军住在光德坊。他原来家住襄阳汉水一带。有一次。他乘船去作生意赚钱。船停泊在江边时。遇到了一个化缘的和尚。潘将军留他住了多日。诚心诚意地款待他。和尚临走时对潘将军说:“我看你地气质风度。和多数商人不同。至于你的妻子儿女。都会享受洪福。”便把一串玉念珠送给潘将军。说是“珍藏着它不但”。事后。潘将军经商几年。就和范蠡、邓通一样富有了。后来。他在左神策军做了大官。在京城也建造了府邸。 潘将军把念珠奉为至宝。把它装在绣袋玉盒里。放在供佛位做法事的道场里。每月初一就把它拿出来礼拜一番。一天潘将军准备打开玉盒绣袋。发现念珠已经不见了。可是玉盒绣袋外面仍然封着。其它东西也没丢失。于是潘将军失魂落魄。认为这是他家将要破败的征兆。 潘家有个管理仓库的人。平常认识万年县捕盗拿贼的官吏胡三海。他悄悄对胡讲了此事。胡三海仔细比对后。拍着大腿叫道:“好小子。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个偷了宝珠地家伙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