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部 尚书省内 第二十九章 风波荡 (第2/3页)
窦刚收拾起混乱的心绪,沉声道:“既然各位有所异议,可将此事告于天子,由陛下裁夺。” 众人都吃了一惊,窦刚的话似乎没什么不妥,不过联系他往rì的xìng格和做事风格,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地表态了。告与天子又能如何,天子那么小,又知道什么? 不过。既然宰选择了弃权,不表任何看法,而其他人又争论不休,无法形成同一意见,那只能让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来裁决了。 结果,十四岁的小皇帝对大臣们将如此大事交由自己最后定夺,感到很高兴,极为兴奋地问七问八,看样子。少年慧帝似乎平rì对天下之事也有些了解,还知道淄青和淮西的不同,皱着眉头道:“各位爱卿请告知朕,朝廷的军队,可胜过那号称百战之师的淄青jīng锐吗?” 场地几位重臣无法回答,宰相中只有武元宗曾领兵作战,熟悉军伍,而剩余之人,要说政务娴熟。自然在行,而要让他们谈论行军打仗之事,可就有些犯难了。 卢士琼不理皇帝的问题,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和平”主张,启奏道:臣不懂军事,但万事同理,自有其内在循环之道。臣观察跋扈番镇,已非一rì,此辈致命之处。在于军使分兵以隶诸将。希望不使任何人权任太重,但由此带来的是诸将势均力敌。不相制约,加上主上不居名义,刑罚严峻,人人畏疑,无不谋变,只是不敢先动而已。倘主帅严明,尚能控制局面,如是不肖,顿时生变。淄青李师道,不过rǔ臭小儿,胸无大志,略有狡猾,能成何事!臣敢断言,贼中祸乱未己,故不必用兵,其后,自有淄青军士求归朝廷以图自保。同理,淮西镇弹丸小地,更是不在话下,还望陛下慎裁。 小天子叹了口气,又是一个软弱胆小之徒,照他这么说,朝廷什么也不用做,就守株待兔好了,顿时,小皇帝对这些平rì慷慷而谈的大臣们很是失望,于是道:“此事,还须问过武相才行。” 在这个时候,天子觉得对朝廷最忠诚,最有能力的,还是为公事而受伤的武元宗莫属。 为了表示皇家圣恩,天子亲至武元宗府邸看望于他,此时,武元宗身体稍有康复,对慧帝言道:万不可牵连淄青!淄青势大,只能择机图之,不可轻易妄动,且此次刺杀之事,不过捉到一二愚昧刺客,并没有真凭实据证明是淄青镇所为,擅动大军,师出无名,其结果堪虑。 看天子似乎有些不高兴,武元宗忙道:淄青虽不可图,但淮西正当时机。淮西镇,朝廷心腹大患,不得不除。今其内祸顿生,诸将离心,正是一击而获之时。再者,吴朝光未得诏令,自领军务,侵扰邻州,实是挑战朝廷之威严,其他藩镇就在看朝廷是否真有决心讨伐之,决不能半途而废,让贼子气焰更为嚣张。 天子闻言,大为兴奋,与武元宗长谈一夜。半月后,待武元宗伤势大好,皇帝便任命他为“河北淮南淮西光蔡等道州行营兵马使、招讨处置使”,让其前往对淮西作战的前线----濠州整军备战,讨伐不尊朝令的吴朝光。 临行前,慧帝亲往通化坊为武元宗饯行。武元宗向天子表达此行不成功则成仁地壮志:“主忧臣辱。此去贼灭,回来见驾有rì;贼在,归京朝拜无期。” 慧帝闻听,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将自己的犀带赐给武元宗,并令3oo名羽林军战士随同担任保卫。为了表示对前线的实际,海特将内库地绢帛6万匹、银5ooo两以及大量的金银珠宝运往前线,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这位小天子还是很聪明,很有拉拢人手段的。 同时,朝廷就宰相被刺案件,也作出了最后的结论:淮西镇吴朝光为阻止朝廷用兵,派死士刺杀主战的武、姜二位宰相,罪行深重,必须严惩之。 这番结论。也算是妥协的产物,暂时既不宜两面作战,自然就只能委屈死去的宰相姜公辅,让真正的凶手暂时先逍遥法外。 应该说,武元宗的战略目光还是不错地。卢士琼是从自己的角度出看问题,认为现在不宜开战;而武元宗又是从一个方面判断。此时,正是消灭淮西镇的最佳良机。 而且他选的目标也是不错,淄青、成德为河北二镇,两者虽彼此相邻,矛盾重重,但面对外来威胁的时候,又总是相互依托、同气连枝,朝廷如果讨伐其中一镇的话,必须同时面对两个敌人。如果不能一战而捷,战争会陷入持久,战线就必然会越拉越长。后果不堪想象。 而淮西镇,虽地处险要,但是其身实力,在三镇中属于最末。武元宗多年领兵作战,总结出一个经验:只有先对弱小者动手,各个击破,才能对最后地强者形成包围和致命的打击。 所以,武元宗不是不想为老友报仇,不是不想为自己讨回公道。但是他的责任心,要求他必须从朝廷地利益出,选择最合适的打击目标。 可惜,他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往往事情的展,并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淮西镇,注定是一个将要把帝国拉入深深泥沼地恶梦。 暂时按下这个不表,话说刺杀事件被迅侦破后。除了最大的幕后黑手--淮西镇被揭露出来,此外,与之有关的很多人和事,都被卷入进来。 先遭殃地,便是窝藏刺客地赵刺史一家。赵刺史连同三名被捕获的刺客,十rì后,便被迅处斩,家人也被录入贱籍,永世不得复赎。 之所以如此快地处置。这是因为朝廷不想有心人再继续翻腾其中地内幕。既然现在嫁祸给了淮西镇,自然不希望惊动真正的黑手--淄青镇。 此外。又根据密报,这些刺客在行动之前,曾频繁出入庐州、和州进奏院,结果,进奏院的大小官吏们,不管和此事有无关系,皆被捕,审问后,虽然没查出什么有用的证据,但还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