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酒令 (第3/3页)
君子好逑之类的,可这与酒又有什么关系?
常言道:急中生智。李不伟此时就面临这种情形,忽然灵机一动,想起有次在饭馆吃饭时,墙上刚好写着一句诗,当时为了探究这诗的出处,自己还曾经与同学打过赌。此时他仍然记忆犹新,忙呤了出来:“厌厌夜饮,不醉不归。” 话音刚落,只听史冀喝彩道:“好,与酒有关,此令起得不错,我来对下一句。”说着,低头沉思片刻,道:“我对的是: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莫烟紫笑道:“冀哥对得也不错。男子若是有了强健的体魄,理当为百姓抵御外侮。” 接下来,该是周依依应对了。她歪着头想了想,又看了看李不伟,忽然说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莫烟紫点头笑道:“这句也好!此句出自《诗经.王风.采葛》。原句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看来,依依妹子对自己的心上人必定是喜欢之极,这才会有一日三秋之感。” 周依依没有想到,莫烟紫不仅说出此句的出处,而且将全部内容也讲了出来,这首诗正是描述对自己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她忽觉得有些害羞,连忙低下了头。 紧接着该香儿了。香儿看到莫烟紫将周依依的续令完全解说,一时又有些犹豫,也不知道该如何续令。稍一犹豫,终于下定了决心,道:“我对的是: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莫烟紫听得一怔,却又不动声色,笑道:“香儿妹子的续令也是真情流露,‘瘳’在此处当以病愈解。已经见到自己的心上人,心病怎能不全消?” 香儿听她道出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心中嘭嘭乱跳,心想烟紫jiejie怎么如此厉害,竟然能将众人所对的续令一一讲解,难道她真的知道了我的想法? 香儿正自胡乱猜测着,却已轮到史红袖了。史红袖道:“香儿meimei对得甚妙,烟紫jiejie解释得又恰到好处。为了让大家听听烟紫姐对整诗的解释,我就接着她的下一句吧: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莫烟紫本已端起茶壶正在倒茶,此时听到史红袖的续令,又是一愣,转头史红袖看去,却见她淡然若定,丝毫看不出任何异样。莫烟紫微微摇了摇头,忽又笑道:“红袖定然是对不出来了,这才接着香儿的诗句,不过也算过关吧。”稍一犹豫,又接着道:“原诗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几句的意思是,一个女子在风雨交加、天色阴沉、鸡鸣不已的时刻,更加强烈地思念她的爱人。思而不见,使她痛苦、凄凉、怅惘,而正在此时,久别的爱人突然出现,自然使这女子喜出望外。” 李不伟听得‘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句,觉得极为耳熟,忽然想起在《神雕侠侣》一书中,程英见到杨过之后,便写了这句诗,其实是向杨过暗表爱慕之情,却又知道杨过已有了小龙女,而无法说得出口,只好写了出来以寄相思。但香儿与红袖为何此时要续上这两句呢? 李不伟不得其解,正在思量间,灵珠与莫烟紫也已对完了续令。结果这一轮因为大家都续上了酒令,谁也没有罚酒。史冀笑道:“红袖的主意可不太好,一轮过了谁也不喝酒,看来要加大难度了。不如出对联吧,谁出的对联无人对得上,便算过关。还是由李兄弟开始吧。” 众人又齐声叫好。李不伟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想对联,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周星驰与对穿肠的那段对联,无非是‘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又或是‘鱼肥果熟入我肚,你老娘来亲下厨’。后面这句自然不能算数,前面这句也不知道是不是拍电影时取自宋朝以前的对联。如果出了唐朝的某个对联,这可要让人笑掉大牙了。看来即使要找些名句,也要从明朝与清朝的时候开始。 想到清朝,李不伟忽然想到了那句千古绝对,当下站了起来,背着手在屋内走来走去,然后又依在窗前,装模作样地思考。如此过了半盏杯工夫,李不伟仍是不发一言。众人看他眉头紧锁,望着窗外怔怔出神,一时也不好打断,屋内所有眼光都集中在李不伟身上。 又过了一会,李不伟忽然哈哈一笑,道:“我已有了上联。各位请看屋外的池塘,岸边柳枝婆娑,又烟雾迷蒙,其意境甚远。我这上联便是:烟锁池塘柳。” 如此说着,李不伟坐回了原位,拿起一杯茶来,颇为得意地想道:如此你们也对得出下联,我倒真的要拜你为师了。 周依依听他思索了半天,竟然只说了五个字的上联,一时也颇为惊讶。李不伟偷眼望去,只见众人都已开始思索起来,更有人口中念念有词。过了不久,除了莫烟紫之个,每人都有了下联,却无非是些‘花落瘦西湖’、‘火烧菩提树’之类的,更有些‘血溅鸳鸯楼’等名句出现。李不伟听后,连连摇头。众人觉得惊讶,心想这上联并不算太难,为何他总是说对得不工整呢? 又过了一会儿,莫烟紫忽然笑道:“大家都别再试了。此联可称绝对,在坐的几位是无人能对得出的。上联五字,嵌火、金、水、土、木五行为偏旁,且意境极妙,一个幽静的池塘,周围绿柳环绕,一层层烟雾将其深深的笼罩,这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李兄弟仅是看着窗外之景,便能想得出此等上联,我们几人除了佩服,还是佩服啊。” 众人听她如此解释,均在心里默默想了一遍,果然所言无假。史冀大笑道:“李兄弟,我算服了你了,这上联出得真是绝了。恐怕不仅是在坐的几位,就是整个大宋的文人,能对得出的也没几人!” 原来,这付上联是乾隆皇帝一次临江南科考,两名举子不分上下,乾隆于是出此联而试,其中一名听后,当场调头就走,另一名想了半天只好悻悻而去。乾隆于是御点先走的为第一。众臣问其故,乾隆说:“我此联为绝对,能一见断定者必高才也。” 李不伟自然知道这个上联的来历与难度,但为了避免众人起疑,他还是装模作样地思索了一番,再靠在窗户边向外看了好久,这才‘想’出了这幅上联。其实,自从乾隆出了此联以后,虽然后有多人对出下联,但都不尽如人意,要么为了拼凑五行的偏旁而缺少联意之隔,要么对出来虽然也是五行偏旁,可从下联中又看不出任何含义,故而此联当真称得上是千古绝对。 当然,李不伟还是知道一个下联对得还算凑合,但他并不准备讲出来,因为如果马上就想出下联,更容易让人起疑了。试想一个从未展露过文学才华的人,忽然在短短的时间内不仅出了上联,还自己对了下联,放眼天下又有谁能办到呢? 然而仅仅过两天,整个临安城中的文人,都已知道了这个千古绝对。 没过多久,此联竟然传入金国。金帝有令,南朝文人的上联既然传入大金国,我朝文人自当不须相让。现下虽然战事纷乱,但如有人对出此联者,赏金三百。 (注:本章中,香儿所唱的那段歌词,出自06超女朱雅琼的歌曲《因缘》。作者无意中见到歌词,觉得不错,因此抄袭了。想要听这首歌原唱的,自己去网上找,只可惜不是古琴伴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