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路线 (第2/2页)
“不知众位对这条路线可有什么看法?”谭镇远主意一定,抬头问了一下众人道。 众人都不说话,那道化见众人都不想当这个坏人,站出来道:“镇远道兄,我虽然对行军打仗不太了解,但是三千余万人南下,先不说这粮草供应,带着这么多老弱病残行军的话,怕不是十年之内,都不一定抵达南都!即使能够抵达南都,那南都能够养得了这么多人吗?” 众人见道化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纷纷附和道,那葛玄听了,也是皱紧了眉头。 “那众位的意见是?”谭镇远岂能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只是他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难道将那些老弱病残抛弃,独留下青壮年。这种事情,他却是做不出来。 那下面众人,却是没有人愿意背上这千古骂名,纷纷闭上了嘴巴。 “那好,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大军今日整顿一天,明日晨时出发!”那谭镇远说着,然后直坐中军,拔出一个令牌道:“罗都督听令!我命你为开路先锋,今日即可先行,自领一军,前面开道,遇水搭桥,遇山开路,与沿路之上,多做标记,然后每一个时辰报告一下前方路况!” “得令!”那帐下站出一员武将,却是曾经跟随谭镇远多年的大将罗成,收到令牌,自去下面准备去了! “赵将军听令,我命你为全军护卫大将,统领十卫军队,每五十里一队,护佑沿途百姓!记得部队与百姓保持十里左右的距离,以防发生踩踏!” “得令!”从一旁走出一员大将,接了令牌自是下去了。 “秦昊听令,我命你自领一军,去将百姓私带口粮的,全部上缴,由军部统一分配,如有不从者,即行驱除,让他自谋生路去吧,若有寻衅滋事者,斩!不听调令者,斩!持强凌弱者,斩!偷盗他人财物者,斩!另外从那百姓中挑选青壮年编入军中,然后在沿路寻找可充饥的东西!与那军种管粮官协商,看如何能够食用!”谭镇远说道。 “得令!”那秦昊接了令牌下去准备。 那几个掌门听到谭镇远这几个斩字,却是为谭镇远的治军之严,心下佩服,非常之事,当行非常之手段,这么多人,确实只有严刑峻法方能压住。然后听到要秦昊抽调青壮年去编入军中,却是心下一紧。
那几位掌门和道化交换了一下颜色,那道化随即走了出来。 “道化道长,由你统筹管理修道之士,其一,选派出一些精英,分配到罗都督的各个军中,其二,带领各大门派从剩余的人中,招纳尽可能多的弟子,以便不时之需!”道化还没有说话,那谭镇远就吩咐道。 道化这才回到了原位。 “杨王爷!这军中安抚流民,安顿沿路加入的百姓的事情就交给您了!”谭镇远最后说道。 那杨国忠想要说些什么,但是看到葛玄的眼神,确是将话语咽了下去。 “那我老道呢?”葛玄见没有自己的事情,问道。 众人听了,这才发现那赵升也没有指派人物,不知道谭镇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听葛玄问起,纷纷看向了直坐中军的谭镇远。 谭镇远一脸苦涩的站起了身来:“我却是要拜托葛师叔一见大事,赵师弟,还是由你来讲吧!” 赵升听了,走到了帐中,看了一下帐里的众人说道:“我这次南下之时,在北方九州结界以外,冰封之地,见到了黑白无常,还有冰原异鬼,这预示着什么想必大家都能猜得出来?” “黑白无常不是阴司的吗?而且听说已经失踪了万年,连九幽地府都没了踪迹,怎么一下子又出来了?”吕纯阳疑惑道。 “难道是黑白无常,冰封在地底万年,没有了阴气滋补,渐渐的适应环境,改成吸收冰寒之气,化为冰雪异鬼?”司马承祯却是知道一些九幽的传说。 “世间万物皆有灵气,再加上冰寒之气和阴冷之气同出一源,就包括那传说中的北阴酆都大帝手中的幽冥权杖上面燃着的九幽冥焰,就是有由世间至寒至阴之物组成的。”赵升接着说道。 “九幽冥焰?幽冥权杖?至寒至阴?你是说九幽冥焰要在人间界重燃?”经过赵升的提醒,司马承祯终于想通了刚才的关节。 地府众鬼本就是阴身,现在转而吸收寒冰之气,就变成了至阴至寒之体,这人间界第一滴水就是至阴至寒的。据上古传说,盘古曾经将自己的一滴元阴滴在一株不死树枝上,然后制作了一个权杖送给九幽魔姬。后来盘古大神开天辟地力竭而死,九幽魔姬东去归墟寻找盘古转世之身。一去几万年不归。 现在这些鬼众都成了至阴至寒之体,不但长生不死,而且几乎也很难被杀死,若是幽冥权杖在手,就可以唤醒这世间的沉睡的所有的至阴至寒之体,到那时,人间界非成炼狱不可。 葛玄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他已明白谭镇远的用意,还没有等谭镇远说话,他站出来说道:“这真源郡就有我和赵升师侄来守吧!在你们没有抵达增城之前,我老道绝不会让任何一只冰原异鬼踏过淮水!” 葛玄心下明白,本来天灾已是难避,现在再出来什么冰原异鬼的话,还有那九州内蠢蠢欲动的其他势力,怕不是到不了增城,这些人都要全军覆没,所以他想在真源郡设置一条防线,好给南迁的部队留下足够的时间。同时那些来不及撤离的民众,也可以从真源郡南下。 赵升却是没有异议。 司马承祯走了出来,“吾也愿留在真源郡,出一份力!” 谭镇远见司马承祯走了出来,却是点了点头。言道:“好,就这样定了,我自留下一军供你们差遣,葛师叔为大元帅,赵升师弟和司马承祯道兄为左右大将,我已密函南都,你们只需守住一个月,南方就会源源不断的供应兵器和粮食过来。” “得令!”葛玄和赵升,司马承祯三人却是走了出去,准备去了。 一切准备停当,大军不日出发,这一行,可真是前路漫漫,生死两茫然,用前人的一首词却最为贴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