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四章 补偿 (第1/2页)
这些不了解内情的大臣,在听了户部侍郎的话,最初还以为,这平国公府为了给后宅的几个女眷增加声望,拿出这么一大笔银钱来,实在是家底丰厚的有些让人咂舌。 然而,一听平国公的话,这却是他们家那两个外甥女自己掏的嫁妆钱,实在是,实在是有些令人好奇—— 这平国公的两个外甥女,到底是何方神圣? 要知道在灾年,能购得这么大一笔数量的棉衣粮食,这不仅仅是财力雄厚了,没有一定的关系,那更是没办法办到的。 不少官员都纷纷以目斜视平国公。 更有几个平日里素来跟平国公不对付的文臣直接把这疑问问出了口:“平国公,听闻您的三个外甥外甥女,乃是流落在民间,去岁刚从乡下找回来的,两个外甥女都不过十几岁的小姑娘,一名外甥更是还未满十岁,下官说的可对?” 平国公素来在朝中板直公正,平日里威严甚浓,眼神淡淡的扫过去,那开口的官员腿就有些微微的抖了。 平国公没把对方放在眼里,嘴角撇了撇,淡淡道:“孙大人倒是对老夫家中之事知之甚详。” 姓孙的官员腿有些抖,嘴唇微微翕动了下,没说出口。 旁边一名官员笑呵呵道:“平国公明鉴,倒也不是下官窥探平国公府内宅一事,实在是前些日子京中流言飞起,下官有所耳闻罢了。须知,那些流言,着实难听的很……” 说到流言一事,平国公脸色沉了沉。 那些漫天飞的流言,平国公知道,这是有人在后头推了把手的缘故。 说起来,幕后那人也着实是卑鄙下作,竟然拿着后宅里头无辜的女眷作筏子泼污水,坏人声名。 当然,幕后的人下作,这些听信流言传播流言的人,也好不了哪里去,人云亦云,没有半点自己的思想。 平国公努力平息了下心中的怒火,正想开口说话,就听到旁边一个清冷的声音道:“赵大人的眼界就止于这些流言蜚语吗?既然知道是流言蜚语,竟然还拿到大殿朝会上来讲,实在无知愚昧的很!” 赵姓官员正想怒目而视,看是谁这般大胆,竟然敢这么不客气的斥责他! 结果他眼神刚转过去,就看见向来不怎么在朝会上开口的十一王爷姬谨行一双清冷的眸子正在漠然的看着他。 显然,方才说话的就是这位谨王殿下了。 这下,赵姓官员腿也软了。 然而他想想他那后台,隐隐又找回了几分信心。 他微微挺直了腰板,看向姬谨行:“谨王殿下此言差矣,在下乃言官,自然要仗义执言……” 姬谨行嗤笑一声。 他向来冷情,对待这种朝中事也向来不怎么理会。往日里大朝会群臣辩论的再热烈,这位王爷也总是漠然的站在那儿,仿佛一切事情都与他无关。 眼下这声嗤笑简直是在打赵姓官员的脸。 赵姓官员涨红了脸。 赵姓官员身后是谁,姬谨行心里头清楚的很。他冷冷的看了赵姓官员一眼,眼下虽说还不到收拾他们那一伙人的时候,但总账不算,一点利息还是可以先取来的。 “父皇,”姬谨行神色冷冷的,“赵大人在朝为官,本该一心为国为民,然而施粮施衣一事他不闻不问,反而抓着一些中伤旁人名誉的流言蜚语不放,单单拿出来说,此人居心不良,甚是险恶。” 赵姓官员听了差点吐血。 这不是还在畅所欲言的辩论阶段吗?怎么就直接上书皇帝了? 更让赵姓官员绝望的是,姬谨行这话一落,几名太子派系的官员就一个接一个的站了出来,纷纷应和。 皇帝见状,微微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谨王所言甚是。赵全有。” 他点了赵姓官员的名。 赵姓官员颤巍巍的出列:“臣在。” 皇帝脸色没有丝毫波动的当朝下了一道旨意。 大意就是说,这个姓赵的德行有亏,不配为官,责令停职回家反省。 赵全有一脸绝望的跪在殿下,他本来还想叫冤,然而他背后那人却暗中给了他一个眼色,示意他稍安勿躁。 赵全有只得忍耐着接了旨。 平国公心中冷冷一笑。 这赵全有,之前他曾经查过,曾经收过不少官员的贿赂,对京郊附近的灾情知情不报,眼下还不到算总账的时候,若是把他的罪名罗列出来,只会打草惊蛇,现在正好皇上以这个德行有亏的由头把他停了职,也算是善恶有报了。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