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崛_第五十六章 瓦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瓦舍 (第2/2页)

万两,绢三十万匹。屈身事蛮夷,半壁江山残破!耻辱哉!我太祖皇帝何等神武,今日之大宋竟沦落至此。”

    “草原蒙古,那成吉思汗早年间一统各部,嗜杀骑兵杀得金人那是狼狈逃窜,可惜我大宋人口五千万,竟然不及草原不及那一小撮草原蛮子。蒙古、北金、大宋,如今天下三强,我大宋竟沦落为最弱。”

    “我大宋之老对手西夏,赵官家哲宗在位之时,为了打通那丝绸之路,连年征讨,早已疲惫不堪,眼下更是苟延残喘。”

    “西夏,嘿!不说也罢......单说那嘉定四年之时,蒙古那什么成吉思汗出动骑兵攻伐金国,西夏故态重萌,竟然无耻地依附着蒙古,想浑水摸鱼,如同当年一般从金国身上占些便宜来。”

    “经此一事,西夏、金国已是势不两立,草原蒙古嗜血铁骑虎视眈眈,坐收渔翁之利。观夫北方大势,蒙古之崛起势不可挡,夏、金之目光短浅,必然自取衰落、直至覆亡。”

    “可怜我大宋,北方大好河山,本为我汉家故土,现今,却成了虎狼撕咬的污秽之地。满朝文武,争斗不息,北伐收复故土,一雪靖康之耻,眼看着只是幻梦一场。”

    说到此处,说书的先生愈发神色黯然,消瘦的面庞上写满了耻辱和不忿。

    “赵官家呀,赵官家,不顾故土百姓了么?开禧北伐,听任jianian人韩侂胄之言,粮草兵马未足,兵法方略未定,便仓促而战。这一战,胜败几乎已定,我大宋经此一役,国力大耗、精锐尽失,赵官家呀,莫非真是心灰意懒了么?”

    “jianian人韩侂胄尚有一战之勇气,且观今日把控朝堂之庆元府史弥远,内斗倒是一把好手。当年勾结杨皇后,御花园伏杀韩侂胄,将韩相公脑袋送于金人,签订耻辱之‘嘉定和议’。”

    “此等人物掌控朝堂,我大宋唉,真的是要苟且偷安了么?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说道悲愤处,那说书先生举起手中折扇,嘭!地一声砸向身前桌案,扇骨应声而断,瞬间折成了两截。

    “好大的胆子,大庭广众之下,竟敢诋毁史相公,不怕掉脑袋么?”

    听客之中,竟也有向着史弥远的,抑或听得压抑了,便用这威胁的言语,释放着心头不满的情绪。

    “嗬!杀吧,大好头颅拿去!”那说书先生倒也硬气,瞪了那聒噪的听客一眼,唰地一把扔掉半截折扇,厉声道,“他史弥远再霸道,还能堵上天下悠悠之口。咱这大宋朝,没有这不让人开口说话的王法!”

    “北伐,唉,俺可是想着哪日北伐功成,回俺汤阴老家看看呢?”

    “听说俺老家山东地界,兴起几支义军,也不知道能不能成事?”

    听完说书先生一席话,听客席间登时热闹了起来,三三两两地交头接耳,不时地便是一声长叹。

    只是这日子还要继续,家国天下虽说忧心,但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要紧的事。议论了一会儿,听客们也就纷纷离席,散开去了。

    偌大的瓦舍,登时变得空旷寂寥。

    崔硕已是喝光了一壶碧螺春,只是今日这上等的茶水,喝得却是味道全无,喝下去只觉满口的苦涩。曾经熟悉而又陌生的历史记忆,一点点涌上了崔硕心头。

    蒙古,这才是来日最大的劲敌。而眼下的宋人,仿佛尚无人意识到此点,还在紧盯着金国不放。

    想起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纵然他这个多了千年见识的穿越者,依然遍体生寒。

    改变历史,谈何容易。

    纵然心有此想,却没得实施之处。自己不过是一白丁而已,眼下充其量只是有了些银两的小商人。这些朝堂大事,哪里又有自己插手的可能。

    一时间,心绪有些郁闷烦乱的崔硕,挥了挥衣袖,迈着沉重的步伐,出了瓦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