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_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零五章 西非战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零五章 西非战火 (第3/4页)

“西非派遣军”。

    刃弥年7月初。尼日利亚歼灭了境内的旧o多万咯麦隆军队。并且在月底的时候将战线推进到了战争爆之前,也就是贝鲁埃尔河上游的加鲁阿。虽然尼日利亚军队还有继续向南推进的实力,但是受共和国的影响,尼日利亚军队没再继续进攻,而是在战争爆前的停火线上停了下来

    因为损失过于惨重,美目又没有足够多的剩余军事物资当时连美军都没有多少主战武器装备,所以咯麦隆军队没有能力在尼日利亚军队停止进攻之后起反击,也就没有办法把战线推进到边境线上。与第一次西非战争不同,这次战争结束后,共和国开始兑现承诺。

    这也很好理解,第一次西非战争的时候。共和国正在忙着准备对付印度,身边的麻烦都没有解决完,也就不大可能直接干预非州国家的内部事务。第二次西非战争结束时,共和国已经解决了身边问题,并且需耍通过战略扩张来压制美国,也就有理由、有能力插手非洲大陆事务

    按照共和国的安排,尼日利亚在力刃年举行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大选。

    虽然在这次选举中,温和派与强硬派都没有获得半数以上的选票,不得不组成联合政府,但是尼日利亚的政治动荡也基本上结束了。在此之后,就算生过几次波折,尼日利亚的政治局势也比较稳定,并且从此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对于战争的另外一方。也就是喀麦隆来说,情况却着然不同。

    因为丢掉了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加上战败产生的影响,特别是作为咯麦隆强硬派政府最大支持者的美国在田年需要面对第二次马岛战争、在力碧年需要面对叙以战争、接着又是中东战争,所以在酚年8月到颍年底的年多里,喀麦隆爆了数次政变,政府更换了好几波,国内建设更是一塌糊涂。根据联合国在力口年做的一次调查,第二次西非战争之后,至少有丑口万咯麦隆人失去家园,其中沏万沦为战争难民,仅仅是涌入赤道几内亚、加蓬与网果等邻国的难民就多达彻万。

    真到冶年初,咯麦隆的局势才算有所转变。

    当时,得到美国支持的隆巴萨将军上台,以极端强硬的手段铲除了异己份子,随后与美国饰结盟约。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扩军。到写年底。咯麦隆国防军的兵力由力万扩充到了如万,而且主力部队灿个师增加到了坠个师,光是从美国获得的主战坦克就过了刀四辆,另外还有数千辆装甲战车、数百架低空攻击机、以及数百架战斗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咯麦隆再次成为了西非地区的军事强国。

    有意思的是,尼日利亚的军事实力也在这年多内得到了全面提高。

    在共和国的大力援助下,尼日利亚不但漳力部队多、师的“非洲第陆军”坏瓒以沁拥有力膘作战飞机的“非洲第一空军”以及一支拥有力万吨战舰的强大海军。可以说。除了海军规模不如咯麦隆之外,尼日利亚陆军与空军的规模均过了喀麦隆,而且战斗力也在咯麦隆之上。

    很明显,咯麦隆与尼日利亚的疯狂扩军。既是在为第三次西非战争做准备。也是中东战争的延续。原因很简单,砌年的中东战争之后,共和国与美国均剩下了堆积如山的武器装备与军事物资,都需要处理与消耗掉。从国家利益出。与其将这些武器销毁掉,还不如援助给友好国家。

    更重要的是,当第三次西非战争在渐年初打响的时候,尼日利亚军队与喀麦隆军队的素质都有很大提高,至少对现代战争的理解与认知先进了几十年。受此影响,第三次西非战争算得上是这3次战争中最为“正常”的一次。

    在持续时间仅仅只有4个月的战争中,双方一直围绕着曼达拉山南面的贝鲁埃尔河行动,即谁控制了贝鲁埃尔河,谁就能够控制曼达拉山。事实上。这也正是尼日利亚要背上国际骂名,出兵占领咯麦隆北部地区的根本原因。从地势上讲。位于阿达马瓦山南面的西非高原上的喀麦隆本来就占了便宜。而尼日利亚则处在尼日尔河河口三角州上。不但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而且没有多少险要可守。因为交战范围比较有限,加上双方分别得到了两个级大国的支持与援助,所以第三次西非战争对平民造成的影响要比前两次小得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军队的损失更小一些。事实上,第三次西非战争才是军队的战争。在短短4个月的交战中,双方陆续投入了近沏万官兵,伤亡率高达糊,且阵亡人数过了伤残人数主要就是救治不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三次西非战争在刃稗年7月初结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咯麦隆军队的伤亡过于惨重,难以在短期内补充兵力。也就无法把战争继续打下去。说得直接一点,第三次西非战争没有以某一方战败而结束,而是受整体局势的影响而暂时停止。

    虽然在此之后。尼日利亚与咯麦隆之间的冲突持续了旧多年。大大小小的边境战斗打了不下心次,但是受大局影响,特别是共和国与美国正在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两个西非国家没有再爆大规模战争。而是跟着两个级大国的步伐。准备在世界大战中大干一场。

    不可否认,旧多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

    就喀麦隆而言,这旧多年过得非常艰难。虽然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美国都没有放松对咯麦隆的援助,在大战期间,美国更是将喀麦隆当成了非州地区最重要的盟国。但是出于自身利益,美国当局并没真心诚意的帮助咯麦隆进行现代化建设,而是通过控制咯麦隆的政治与舆论。来激化民族与国家矛盾,使近2代喀麦隆人生活在仇恨之中。当然。美国并没有放松对咯麦隆的军事援助。可以说,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的时候,咯麦隆已经是一个非常畸形的国家了。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曰年时,咯麦隆的人口总量为及田万,人均国民产值不o美元相当于互四人民币,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力个国家之一,而且排名第七。但是咯麦隆当年的国防支出却高达劲亿美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锄,军费总支出在非州地区排名第六。也就是说,在几乎所有平民都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喀麦隆维持着非洲地区最庞大的军队之。

    客观的讲,即便没有曼达拉山的稀有金属矿藏,咯麦隆也不缺乏展的资本,比如在其近海有非洲地区储量最为丰富的油田,在西南沿海平原地区还有肥沃的土地,铁矿储量也非常惊人,另外还有非常稀有的木材。总而言之。即便人口增长迅。只要专心国家现代化建设,咯麦隆仍然拥有成为富裕国家的资本。

    问题是,美国并不希望喀麦隆富裕。不然就没有办法利用咯麦隆夺回非州地区最大的稀有金属矿藏了。

    可以说,咯麦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