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津门宴(下) (第2/2页)
肯定不会有什么阴谋。再说了,朝廷百官自己把自己的小命看得很高贵,其实人家根本就没看在眼里。说得难听一点,朝廷官员的小命不值得弄脏定海军的刀子。 所以,聂豹深知此行只要百官应对得体,不得罪人家,不但能安然回来,说不定和平有望。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有人带了头,自然就有人响应。被请到的官员虽然心有百般不愿,但是还是纷纷跟出了城。最后,陈谨等死硬派也扛不住了,也纷纷安排身后事,迎着萧萧东北风向东进发,去天津卫参加所谓的“津门宴”。 聂豹等人出城在先,而且不像其他人一样走走停停,于十月初六就赶到了天津卫。在经过了定海军侍卫队一翻仔细的搜身检查之后,官员们放行进入临时搭建在海边的行营,而随行的侍卫们很不幸,都被关进了牢房。 另外,在检查的过程中,有少数官架子比较大的官员,对侍卫队采取不合作态度,这些人既然官性不改,也被一通拳脚教训之后,关到了牢房中。至于这些官性不改的人,以后别说前程,还能不能回去都两说。 饱受侍卫队的“凌辱”之后,聂豹等人终于进入了行营,见到了他们原来的主子:保定帝。哦,不对,保定帝现在已经不叫保定帝了,而叫保定王。 正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为了体现圣皇陛下是天下共主的身份,保定帝的帝位已经被降为王位,称谓变了,不过实质的权力还是没变。当然,保定帝降为保定王,明朝那些藩王也是要被降级处理的。不过这些是明朝自己的事,刘致远懒得理。 另外,聂豹等人见到保定王和林润的时候,差点没认出来,因为他们的发型改了,被剃成了个盖锅头,身上的服饰也变了,笔挺的棉裤子外加立领打纽扣的上衣,怎么看都没法看出皇帝的威仪。
“聂爱卿,你们总算来了。”保定王脸色有些尴尬。 “陛下,您这是...”君臣在此环境下相见,聂豹百感交集,不知说什么是好。 “聂大人,请注意,陛下的称谓现在已经不能用了。”林润不忘提醒聂豹等人,并且代保定王详细地解释事情的经过。 保定帝来求和,起初刘致远还不愿意,不过最后看在张静妤和已故岳父大人的份上,最终还是决定放保定帝这一马。不过,他还是提出了和平的条件:保定帝降位为保定王,并且诏告天下,明朝永不可背叛华夏帝国。 为了保住小命还有宗庙社稷,保定帝在林润的劝说下,最终还是妥协了。不过,有失也有得,虽然名义上失去了皇位,不过这只是换汤不换药,保定王跟保定帝的权势还是相同的。而且还能得到定海军的庇护,只要华夏帝国还在,明朝江山永固。 既然已经臣服,那去发换装也是应有之事。而刘致远这一次召集明朝众官前来,一是为了诏告天下,二是为保定王重立权威,三是为了去发换装的法令彻底执行,先从朝廷命官开始,然后由上及下,力求在一年之内将这一法令推行整个大明朝,让全体华人衣冠保持新的一致。 聂豹等人听完了这些内幕消息,除了震惊之外,也没法多说什么。毕竟人家朱皇帝自己愿意自降身份,他们能说什么?而且现在生米煮成熟饭,他们反对也是无效的了。 后续的朝廷官员见聂豹等人的人头没有被定海军挂出来,他们也就稍稍放了心,陆陆续续地抵达了天津卫。这些官员在见过了他们的主子保定王之后,林润照例把求和的内幕告诉他们,然后让他们马上去剃头换装。 当然,有一部分死硬分子不愿意剃头换装,刘致远也懒得跟这些官性不改的人废话,直接下令侍卫队把这些家伙关进牢房,以后送到倭国去进行劳动改造。至于这些人还能不能活着回家,刘致远是不抱任何希望的。 十月十五日,该来的官员差不多都来了,津门宴正式开始。这一场宴会,刘致远是东道主,不过他并没有出席,而负责主持的,是保定王本人。所以,这一场津门宴并没有发展成众人期盼的鸿门宴,而保定王跟刘邦不一样,刘致远跟项羽也没有可比性,那些朝廷官员想借古喻今都没机会。 在极其尴尬的情景下,保定王自己宣读了誓书。誓书的内容包括明朝永不背叛华夏帝国之外,还加了几条:一,明王应切实履行保境安民的职责;二,明朝的律法要以华夏帝国为准;三,士农工商皆重,明朝不得限制百姓自由迁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