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传国玉玺(上) (第2/2页)
后世。在传国玉玺上题字,那是何等的荣耀 就是以范睢白起乐毅蔺相如荀子公孙龙子这些人沉稳的心态,也是激动起来,无不是捋起衣袖,想要题字。 秦昭王望着蠢蠢欲动的白起,笑道:上将军,你若题字的话,会不会有刀剑之气 哈哈这是调侃,众人大笑。 君上,臣只不过是见猎心喜罢了。白起把范睢乐毅蔺相如荀子和公孙龙子一打量,知道这不可能有他的份。 说到打仗。白起是一流的。说到这等舞文弄墨之事。范睢他们就是一流的,白起远远不如了。 命人送来羊皮纸和笔墨,秦昭王首先提笔在手,饱醮浓墨,写下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八字,力道很足,就是字太过刚硬了。不适合题在传国玉玺上,秦昭王瞧了瞧,放下笔,微微一叹。 若能在传国玉玺上题字,那他的人生就更完美了,他的字不适合,要他不叹息都不成。 范睢第二个题写,他的字同样很好,没有秦昭王的字那种刚硬之气,多了一些柔和。只是仍是美中不足,不能题在传国玉玺上。 乐毅第三个写。他的字仍是了得,不过,众人仍是不满意,少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特质,只得放弃。 白起也试了一手,他的字太过刚硬,自有一股刀剑之气,不用说,最差的一份了。 秦异人也露了一手,比白起的字要好些,却是远远比不了范睢和乐毅的字,没戏。 黄石公试过了,字不错,就是缺少那种神韵。 就余下荀子和公孙龙子了,这两人是学术界的泰斗,二人的字极好,众人对二人充满信心。荀子先是平心静气,调整好心态,这才悬腕挥毫,写下八字,引来众人一片叫好声。
公孙龙子也不甘后人,当即写下八字,又引来一片叫好声。 好字好字众人把荀子和公孙龙子二人的笔墨好一通欣赏,赞不绝口。 嗯,二位的字是好字,可以说无可挑剔了,不过,总是让人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总觉得缺了点东西,却又说不清缺的是什么东西。秦昭王的白眉紧拧着,点评一句。 这话深得秦异人范睢乐毅蔺相如他们的赞同。 荀子和公孙龙子二人不愧是大家,这手字非常漂亮,可以说是完美,让人无可挑剔。只是,从感受上来说,就是缺了一种东西,一种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要不是要在传国玉玺上题字的话,他们二人的字绝对够用了。问题是,这是要在传国玉玺上题写,就要追求完美,不能有任何缺憾,更不能有这种感受。 难道真要李斯来写秦异人看着二人的字,颇有些发愣。 历史上,传国玉玺上的题字是由李斯题写的,那不是没道理的。秦始皇那一朝,人才济济,最终由李斯来题写传国玉玺,那是因为李斯的小篆最适合了。 这秦昭王抚着额头,颇有些懊恼,道:这可如何是好 眼下和氏璧有了,要题的字也有了,就连良工巧匠也准备好了,就差题写个这环节了,秦昭王真的有些气恼。 这问题还真把范睢乐毅蔺相如他们给难住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无言以答。 在传国玉玺上题字,不仅仅要求字要好,还需要一种合适的神韵,这就太为难人了。若只说字好,范睢乐毅蔺相如荀子和公孙龙子他们的字都达到了要求,只是缺少一种传国玉玺需要的神韵。 这种神韵的要求就太高了,高得让人难以想象,在哪里去找这样的人呢 大父,不是还有韩非李斯蔡泽他们吗何不召来试试。秦异人道。 哦。有理。秦昭王恍然,立即传旨。 韩非李斯和蔡泽赶来,三人挥毫写下这八字。然后,秦昭王他们开始点评,韩非的字有些冷,跟他的性格差不多。蔡泽的字有些散漫之气,不能用。 唯独李斯的一手小篆自成一体,神韵天成,众人一瞧之下,眼前一亮,齐声赞道:好字好字 如何秦昭王惊讶的打量一眼李斯,冲众人问道。 神韵天成,舍此其谁欤范睢第一个赞成。 我赞成乐毅蔺相如白起黄石公荀子和公孙龙子齐声赞同。 那就他了。秦昭王决心下字。 秦异人打量着李斯,颇有些感慨,道:历史上的传国玉玺由李斯题写,如今还是由他题写,非命运,是李斯这的小篆太棒了。 李斯的小篆是千古一绝。从秦以后,到如今,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大书法家,可要说小篆,还真没几人比得过李斯。 用我的李斯一脸的震惊,一脸的难以置信。 此时的李斯,不过是一后生罢了,比他厉害的人多了去了,竟然采用他的题字,他就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