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自带干粮的压岁钱攻防战 (第2/2页)
波总额5亿,情人节和元宵各2亿。 另外,阿狸巴巴方面也跟着YY网络科技和支付宝的活动,搭了个顺风车,表示会在情人节和元宵节各自发放价值2亿的代金券,不过只能用来网购巧克力和点心,满200抵用100。 红包的总金额,虽然当晚YY官方就公布了,但是相信的人并不多。 毕竟每个人就只抢到了平均十几块钱,也不知道真正参加活动的人数有多少。所以对官方宣布的数字还是有点存疑的。 但是第二天,也就是腊月二十八晚上,好几个电视台的新闻都播报了这方面的新闻,、之类的一票大报也跟进了这方面的新闻,并且侧面印证了YY和支付宝的数据,这才算是让普通吃瓜群众瞠目结舌。 毕竟,05年的时候,电视和纸媒的公信力还是在的,大伙儿都觉得网上的消息快归快,但是太容易有谣言,而纸媒和电视造谣成本太大。 这些新闻虽然是“如实报道”,但毕竟也是YY方面塞了钱的,才会响应这么快。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也不必讳言。哪怕是让人说实话,也是应该给钱的。 于是短短两天之内,YY和支付宝帐号的注册、绑卡人数,呈现了一波400多万人的疯涨——别看绝对值不是很多,只占支付宝目前有效用户的7%左右,但这个数字是在短短48个小时内完成的,就非常可观了。 另有大约200万脑子灵活的初中生、小学生,因为没有网银,所以没法开通绑卡的支付宝,便注册了一个YY号,然后找家里有支付宝的亲戚大人,赶在除夕夜之前厚着脸皮讨要满了5个红包,然后就依靠这五个实名制亲戚的红包,让自己的帐号实现了准实名制,获得了除夕夜抢红包雨的资格。
05年物价和居民收入水平都还不太高。对于小朋友而言,获取一个在除夕夜抢个几十块钱的机会,还是颇有吸引力的。 这足以让他们化身支付宝/YY自带干粮的带路档,到老派的家长耳朵边上聒噪两天,逼迫家长们就范。 华夏有3000万城市户口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哪怕农村小学生和民工子弟05年眼界还不够开阔不知道YY的活动,光那3000万城市小学生里,出一部分脑子活络的人,给YY当带路档,杀伤力已经非常惊人了。 圈内人事后才知道这些奇迹的数字,无不被顾诚的效率所震惊。 除夕夜,拥有抢红包资格的账户人数,突破了8000万人,YY的用户量也成功过亿实际最终参与抢夺的,大约是3000多万。 没抢的人,主要是还没养成除夕夜坐在电脑前、而不是电视机前的习惯。 10个亿的红包,平摊下来每个人也能抢30块。 何况在财富问题上,世人都是只朝上看不朝下看的。 在京城,在沪江,在商业密信文化更加浓厚的两广,年初一大伙儿相互拜年的时候,“昨晚抢了多少红包”,一度成为了05年春节的热门话题。亲戚朋友当中出个抢了88块或者168块的幸运儿,足以让他被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念叨上几十遍,也就放大了财富的宣传效果。 最终被这一波红包雨宣传波及到的人口,足有两三亿之多。 因为年初一晚上还有红包雨,于是当天白天聊完昨晚的话题之后,哪怕是平时相对腼腆的小学生、初中生,也开始光明正大地求长辈用支付宝的方式发红包。 这样凑齐五个家长,他们晚上才能得到抢钱的资格。 而且用支付宝收红包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如果父母是个老古板,不懂电脑不懂互联网的,没有支付宝帐号的话,那就没办法“收缴”亲戚给子女的红包了。 小孩儿的支付宝帐号是“准实名认证”的,没绑银行卡,就没有提现的功能,家长想没收都做不到。 在华夏,给小孩儿的过年红包被家长收缴,本来是常态。舅舅给外甥发红包、姑姑给侄儿发红包,一回家之后,姑姑把哥哥给自己儿子的红包收了、舅舅把meimei给自己儿子的红包收了,还要比划一下看看两家给的钱是不是差不多多——这种“陋习”简直不要太多。 现在,所有希望保卫自己压岁钱的小盆友,都被绑上顾诚的战车了。他们要不被收缴,就只有赖着脸皮在家里长辈中逼出五个用支付宝的——最好不包括自己亲爹亲妈。 如果亲爹亲妈想继续和往年一样收缴,那就必须去注册一个支付宝。 谁不注册谁就等着少收钱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