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0章 谁能笑到最后 (第3/3页)
九江部分地区已经落入孙策手中,除了袁术之外,没有人会向蔡瑁提供粮秣补给reads;。 从襄阳到九江,行程数百里,这是荆州水军进行的第一次远距离兵力投送。 之前,蔡瑁只负责清剿荆州境内的匪寇,对其余州郡内的水寇置之不理。 长途跋涉,须得早早筹备粮秣。 想到这里,蔡瑁吩咐起来:“速速使人通禀袁术,便说我等粮草告竭,让其准备军粮,否则的话,一旦误了战绩,逃了孙策,谁也担待不起”。 “喏!” 与此同时,孙策正在召集麾下军将议事。 “荆州水军日行五十里,已经抵达九江,诸位以为何时是动手良机?” 黄盖摩拳擦掌:“蔡瑁贪功冒进,压根没有把我们放在眼中,这一次,如果不好好教训他,他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使君,别等了,现在就动手吧!” 程普看着舆图,嘴里道:“鱼儿已经上钩,主公定下‘诱’敌深入之计已然成功,接下来便是如何收网了”。 韩当深以为然:“收网一事事关重大,我听说青州刺史李贤正往九江而来,不如等他一等?” 黄盖皱起眉头:“咱们连李贤到了哪里都不知道,怎么等?再等下去,战机稍纵即逝呀”。 “李贤麾下兵强马壮,有他相助,可以事半功倍!” “李贤真有如此本领?” “青州甲胄之坚利你已经见识过了,如果李贤麾下有万余铁甲军,你认为战力如何?” 黄盖吸了口冷气,青州甲胄的坚硬程度他已经见识过了,百步之内,弓箭难以穿透。 两军对阵,盔甲‘精’良的那一方,意味着胜算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孙策帐下都是能够上阵厮杀的军将,他们自然知道甲胄的重要‘性’。 听着麾下军将争持不下,孙策吁了口气,向周瑜问道:“公瑾,你有何高见?” 适才,黄盖等人说话的时候,周瑜一直安静不言。 如今,孙策出言相问,周瑜自然不好再沉默下去,“主公,江东虽是猛虎,却也不能同时与两只豺狼相斗,蔡瑁虽然轻敌,可麾下水军实力强大,除非水军上岸,否则的话,我们拿什么与其对阵?” 江东军没有多少战船,星星点点的船只莫说与蔡瑁对阵了,如何运送兵卒都是个问题。 周瑜考虑问题向来全面,他一言既出,就连求战之心最为迫切的黄盖都闭上了嘴巴。 是呀,荆州水军在水上,江东军总不能泅渡过河与其厮杀吧? 一时之间,大帐内气氛尴尬。 周瑜不以为意,依旧自顾自地说道:“我等取了庐江,攻占九江,与袁术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倘若主公因荆州水军一事分神,袁术一定不会放弃反戈一击的机会,袁术虽弱,可他帐下刘备却不容小觑”。 “刘备不是有徐州军将缠着吗?” “刘备‘jianian’诈,他若是金蝉脱壳,谁能拦得住?” 袁术、刘备、蔡瑁三方势力都有可能对江东军造成威胁。 周瑜这么一分析,黄盖等人再也不像之前那般盲目乐观了。 是呀,江东军连胜十余阵,可那都是没有遇到硬仗的情况,更没有遭遇这么多的对手。 现在,三万名敌军虎视眈眈,江东军该如何应对? 如果孙策手中有两万兵马,他一定不会瞻前顾后,只会则其一方灭杀之,然而,江东军只有万余人马,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孙策不得不考虑己方人马的战损伤亡问题。 江东军虽然悍不畏死,不过,若是伤亡过大,总归会影响军心士气。 须臾,孙策目视周瑜,嘴里道:“公瑾既然考虑如此周全,那么一定是有了万全之策,还不快快说来!” 周瑜笑道:“万全之策说不上,应敌之策却有几条”。 “喔?” “其一,速与徐州军将李典、于禁联络,提醒他们务必小心荆州水军” 孙策微微颌首。 周瑜又道:“其二,调派军马偷袭袁术粮道,只要毁了袁术的粮秣,蔡瑁远道而来,没有粮秣补给一定撑不了多久”。 孙策眼前一亮:“还有呢?” “其三,找到李贤,这时候,只有李贤的青州军才有一战定乾坤的能力” 孙策缓缓颌首:“偷袭粮道一事事关重大,公瑾认为谁可担此重任?” 周瑜环顾四周,但凡被他目光触及之人全都咧嘴一笑,他们试图获得这个美差。 半晌之后,周瑜方才说道:“程普程将军、韩当韩将军可以担此重任”。 话音未落,程普、韩当便抱拳请缨:“我等愿为主公死战”。 “好,既然二位愿意,那便依公瑾所言,由你二人统领两千兵马偷袭袁术粮道,若有可能,焚烧其粮仓” “喏!” “务必多加小心” “末将明白” 一万兵马去了两千,还剩下八千人,这么点人手,又要分出一部分看守粮秣,孙策再一次觉得自己需要扩军了。 只是,江东富庶,男丁压根没有从军的意愿,这一点着实让孙策伤透了脑筋。 越是生活安稳的地方,百姓越活的安逸,日有所食,寝有所屋,这样的生活何其快活?谁还想再去厮杀?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