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8章 君以国士待我 (第1/2页)
c_t;信鸽传信虽然快捷,然而由于篇幅限制,信使只能将情报用最简洁、浓缩的语言概况出来,否则的话,信鸽会因为负担的重量过重发生意外。【】[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热门小说网www.Remenxs.coM].访问:.。 李贤从军卒手中拿到的情报便是由信鸽传来的。 作为一名穿越客,李贤自然知道信息就是生命,尤其对于作战双方来说,谁能够更早一步得知战况,谁便能做出更有利的部署。因而,最近几年,李贤一直将情报信息工作当成重点。 靠着便捷的通讯手段,李贤逢凶化吉,料敌先机。 如今,窄窄的纸条上只有一小段话,可上面蕴含的信息却丰富无比reads;。 孙策袭击九江,打了袁术一个措手不及,袁术不顾军士疲惫,执意回返,谁曾想半途间竟然中了周瑜的计谋。 两千名江东军夜间扮演鬼魂,愣是吓的袁军“炸了营”。 数万大军溃逃大半,剩余人马也是军心惶惶,再也不复出征之时的模样。 没了袁术的支撑,刘备与陶应合兵一处,试图几乎攻打徐州。 然而,李典、乐进却分兵奇袭,烧了刘备的粮秣。 没有粮秣补充,无奈之下,刘备只得退军。 李典打算尾随刘备,伺机而动,只是不知道李贤是否允许。 刘备兵马无功而返,正是扩大战果的最好时机,李贤稍一思量,便答应了李典的请战要求,毕竟,刘备这家伙太过‘阴’狠,要是让他趁隙得了九江,这对李贤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谁能够想到,月旬之前,青州、徐州还是一副两面受敌,大军压境的模样,可转眼间,袁绍、袁术兵马便接连溃逃。 北方,周仓、徐盛的兵马依旧盘踞在平原郡,高览败逃之后,袁绍尚未作出及时反应。 不过,已经到了四五月,‘春’耕的季节已经过去,正是大军开拔的最佳时机,想必用不了多久,袁绍一定会重新派兵南下,那时候,李贤的考验才真正来临。 陈宫在都昌滞留数日之后,李贤调派的人马已然上路。 徐和接到的军令是按部就班地往前行进,只要对兖州的曹军形成威慑即可,并不一定要与其厮杀。(棉花糖 说白了,李贤并不认为徐和与吕布联手能够将曹‘cao’彻底围杀。 没有骑军的配合,步卒难获大胜。 五日之后,赵云自告奋勇,愿意统领两千骑军出征。 李贤略一思索便应允下来。 毕竟,战场才是最好的训练场地。 乌桓人骑术高超、箭术超群,只要配合妥当,说不定会有什么惊喜。 想想看,赵云麾下的短矛骑军在中短距离内几乎没有对手,而乌桓人的弓箭可以确保远距离的压制,面对同等数量的军卒,全方位的压制之下,青州骑军胜算极大。 从都昌到兖州,快马奔驰也需要十多日的功夫,这段时间足够让赵云掌握乌桓骑军了。 在辽东草原待惯了,要想让乌桓人闲置下来,说不定会闲的闹出什么事情。 赵云将乌桓人带走,正是一副皆大欢喜的局面。 李贤兴致极高,可偏偏有人给他添堵。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新近投靠的陈宫。 徐庶在徐州掌控局势,徐干等人忙着地方政务,一时之间,李贤身边除了陈宫之外竟然再无谋士。 赵云出征的第二日,陈宫便找到李贤,劝谏道:“新附之人原本不该多言,可我看使君已经身临险境却犹不自知,故而冒言,请使君莫怪”。 直言敢谏陈公台? 李贤觉得很纳闷,自己哪里危险了,怎么就身临险境了? “公台直说便是,我洗耳恭听” “敢问使君,楚汉争霸,项羽败在何处?” “刚愎自用,骄傲自大,树敌过多” 陈宫击掌而赞:“不错,使君所言极是,若那项羽虚怀如故,淮‘阴’侯韩信又怎么会投奔高祖刘邦?若是项羽慎小慎微,又怎么会有垓下之围?” 李贤知道陈宫话里有话,当下并不多言。 果然,须臾过后,陈宫便说道:“高祖刘邦则不然,他入关中,约法三章,使得关中民心尽附,韩信拥兵数十万,高祖一纸文书便让其如臂指使,为何?因为韩信相信高祖,胜过项羽”。 李贤暗自腹诽,若是韩信知道自己的下场,只怕他宁可自己割据,也不会为刘邦攻伐项羽。 大汉立国之后,刘邦倒是没杀韩信,可韩信却死在了吕后手中,终归是不得善终。 陈宫不知道李贤已经自行脑补了很多东西,他说到兴头上,嘴里道:“这大汉朝廷已然千疮百孔,不知道使君是想做项羽,还是想做刘邦?” 一个是胜利者,一个是失败者,如果没用意外,李贤自然会选择前者,可出乎陈宫意料的是,李贤的答案竟然有了创新:“我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