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_第326章 故人来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6章 故人来访 (第1/3页)

    c_t;下邳城,陶谦将自己的一处别院送给了李贤,如今,新的徐州刺史府便座落在别院中。【】小说/。更多最新章节访问:ww.。

    ‘门’前,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怒目圆睁,六名人高马大的卫卒分排站开。相对于冷冷清清的陶谦府邸,这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很是热闹。

    新官上任,麾下又有青州军这等天下雄兵,下邳城内的大户自然要表示一番心意。

    中国古代的官场上向来有迎来送往的习俗,便是李贤也不能免俗。

    有了黄望的前车之鉴,下邳城再也没有人敢对李贤耍心思。

    连陶谦的亲家说抓也就抓了,还有什么事情是李贤不敢做的?

    虽说,针对黄氏的抄家行动是由陶远主持的,可如果没有李贤的‘逼’迫,向来待人宽厚的陶谦会大义灭亲吗?

    李贤没想到自己明明什么都没做,却偏偏顶上了“心狠手辣”的名头,不过在这种特殊时期,让人惧怕,总比软弱可欺来的可靠些reads;。

    按照陶谦的想法,他原本是想直接让出刺史府邸,自己搬到别院的,没想到李贤听罢之后干净利落地拒绝掉了。

    开什么玩笑,陶谦退位让贤,将刺史之位‘交’到李贤手中,又动用亲军查抄了反对者黄氏一族,这在外人眼中已经是仁至义尽的典型,倘若李贤再得寸进尺,雀占鹰巢,只怕会沦为千夫所指。

    新晋的刺史府前,各家大族的代表带来了贵重至极的礼物,有珍珠、玛瑙、珊瑚、人参、美‘玉’,一辆厚重的马车中,竟然还有一对孪生姐妹。

    为了拉拢李贤,下邳城内各大家族下了血本。

    本以为李贤会来者不拒,哪曾想,等了许久,却只见到一名书生从府中踱步而出。

    这家伙是谁?

    管事们面面相觑,他们不认识此人。

    好在城‘门’口的卫卒及时解‘惑’,嘴里道:“这是郑长史,诸位不可怠慢!”

    “哎呀呀,原来是郑长史,久仰、久仰”

    “郑长史风度飘飘,实乃人中俊杰也”

    ……

    年纪轻轻便成了郡府长史,这说明此人颇受李贤信赖,这样的人物不好生巴结、拉拢,那众人岂不是白活了?

    各式的阿谀之词不绝于耳,郑方却不为所动,他清咳一声,道:“诸位听我一言”。

    李贤受印之后,一直在府院中闭‘门’不出,这种态度让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参与黄望密会的那几家大族,他们害怕李贤秋后算账,所以此番额外备了厚礼。黄望设想中的罢市行动还未开始便胎死腹中,而黄望本人早已经下了大狱,生死未仆,他黄某人倒霉也就罢了,现在却连累的其他人也人心惶惶。

    此番,郑方出面,肯定是代表李贤而来,他一言既出,再也没有只言片语,所有人都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一个字reads;。

    “我家使君有言在先,诸位的一番心意他已经领会到了,不过这些贺礼嘛,大家都可以带回去了”

    “啊,这可如何使得!”

    “我等回去无法向主家‘交’待呀”

    “还请郑长史为我等美言几句!”

    听说李贤不肯收礼,众人顿时炸了锅,不收礼,这岂不是摆明了要秋后算账,新官上任三把火吗?

    郑方皱起眉头,朗声喝到:“呔!诸位太‘性’急了些,我有些话还没有说完!”

    说罢,郑方便自顾自地说道:“我家使君对徐州面临的困境很是忧虑,内有曹‘cao’,外有袁绍、袁术虎视眈眈,虽说有青州万余兵马在此,却也分身乏术,一旦二袁同时来攻,下邳危急!”

    提到曹‘cao’、袁绍、袁术的威胁,众人顿时皱起眉头。

    那曹‘cao’屠的小沛‘鸡’犬不留,杀的下邳血流成河,这样一个屠夫如果执掌徐州,那日后大家还有活路吗?

    至于袁绍兄弟,他们俱是志大才疏之辈,徐州落到他们手中,只怕也难有善终。

    这一次众人学乖了,知道郑方肯定还有后话。[热门小说网www.remenxs.com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果不其然,郑方沉‘吟’一番过后,嘴里道:“李使君有意征召新卒五千人,有意者尽可前来一试,不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诸位可以将今日这些礼物兑换成粮秣的话,李使君必会铭记在心”。

    招募新卒、讨要粮秣,这两个消息让人遐想不已。

    前者说明李贤有意扩大徐州本土实力,毕竟李贤是青州人士,如果他一味的提拔任用青州人,只会让徐州士子心生不满。

    遴选一些徐州军卒,既可以缓解李贤手下兵员不多的窘境,又可以让徐州本地的百姓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

    李贤的青州兵月俸之多一直让人‘艳’羡不已,眼下,这等好事终于轮到了下邳百姓头上,这消息传出去,肯定会让人兴奋不已。

    至于讨要粮秣,这一点早已经在众人的意料之中,李贤在青壮采取的粮秣税的方式早已经在徐州传的沸沸扬扬,即便他收下贵重物品,各大家族也准备进献一些粮食。

    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一手萝卜,一手大‘棒’才是处世之道。

    李贤为官多年,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条件已经提了出来,郑方又给出了甜头,嘴里道:“李使君有言在先,府中备有功德簿,但凡是进献过米粟的家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