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5章 猖狂的陶二公子 (第1/3页)
c_t;秋风萧瑟,吹的树叶哗哗作响,间或有股股冷风拍打着窗棂,像是调皮的孩童在玩耍。[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棉花糖.]。更新好快。 盘膝坐在皮褥上,看着白茫茫的纸窗,李贤思绪万千,只要陶谦一日不死,这徐州便是他说了算。 至于陶应,这家伙一直顶着个纨绔子弟的名头,即便背后有大族支持,也很难窜班夺权。 不过,后世里‘毛’委员说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陶应再怎么‘混’蛋,他也是陶谦的儿子,在讲究子承父业的时代里,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对手。 想到这里,李贤问道:“陶应麾下有多少人马?” 于禁早有准备,“陶应自己有三百多‘私’兵,据说他丈人也提供了千余人马,算上刘备的五千人,这就是六千多人”。 “徐州百姓对陶应的感观如何?” “差的很,陶应在民间的声望还不如他的兄长陶商” “看来我得早些入城了,省的夜长梦多” 于禁深以为然:“需要我一同出兵吗?” 李贤摇了摇头,“不需要,我这次是应邀而来,可不是来打仗的,这次入城,我就带上赵子龙的一千骑卒吧,其余的人马暂且驻在小沛城外”。 陈登觉得李贤思虑周全,是成大事者就得有异于常人的心‘胸’。 这一次,李贤有陈氏、糜氏相助,早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人也觉得不置可否,赵云的骑卒虽然数量不多,但战力超强,只要他们愿意,足以应对数倍于己的敌人。 退一步讲,就算赵云麾下骑卒打不过未知的敌人,他们也可以确保李贤的安危,唯有臧霸神情不爽,这一次他带了五千兵马,原本想立些功勋,可现在来看,这五千人可能压根排不上用场,“使君,刘备‘阴’险、陶应胆大妄为,如果没有大军护送,只怕他们会铤而走险”。 李贤笑道:“不妨事,有骑卒在,没有人可以伤到我”reads;。 臧霸依旧不曾放弃,“大军可否驻扎在下邳城外十里的地方?这样的话,一旦事情有变,也可以及时作出反应”。 李贤摇头拒绝道:“不可,大军便留在小沛城外,等我命令便是”。 “喏”,臧霸见李贤下定决心,也就不再啰嗦了。 不过,经过这件事情,臧霸觉得李贤有些太过大意了。 换句话说,如果臧霸处在陶应的位置上,他一定会铤而走险,截杀李贤,如果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就算失败了,李贤又能把他怎么样? 陶应是陶谦的儿子,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事方式,李贤想的更为周全,而臧霸却更是狠辣。 小沛城内有足够的粮秣,大军饱食一顿之后,当即恢复了不少力气。 翌日一早,李贤与赵云一道离开了小沛,而臧霸也率领人马偷偷离开了驻地。 李贤行了约莫有二十里远的地方,探马忽然来报,说陶应的兵马正堵在南‘门’口,气势汹汹,很是热闹。 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李贤打算避开他们从北‘门’而入。 千余骑卒一路疾驰,一炷香的功夫便来到了下邳的北‘门’外。 陡然出现的骑卒吓坏了城头的守军,徐州少马,像李贤麾下这般装备‘精’良的骑卒更是少之又少。 来的是谁? 据说曹‘cao’麾下骑卒虎豹骑天下无双,难道是曹‘cao’的人马过来了? 城头警声大作,一队队军卒出现在‘女’墙上,只等敌人就位便要予以反击。 陈登打马来到两军阵前,嘴里大声呼喝:“城上何人值守,我乃典农校尉陈登陈元龙,奉陶使君之命前往青州,如今人已经请到,请代为通禀一声”。 典农校尉陈登?那不是下邳陈氏子弟吗?陶谦打算让位于李贤的事情早已经在徐州内外散布开来,难道说李贤真的来了?城头的守将不敢怠慢,他急忙探出头来,嘴里道:“陈校尉长途跋涉,却是辛苦了,不过使君有令,下邳城宽出严进,李使君若想入城,还得稍等片刻”。[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棉花糖.] 李贤朗声应道:“无妨,我在城外等着便是”。 守将心道,李贤倒是个好相与的人,比起南‘门’外的陶应强了一百倍! “快,快去刺史府,就说陈元龙与李贤联袂而来,请使君决断” “喏!” 军卒应诺离去,安排妥当之后,守将才松了口气。 自打陈登接到陶谦的命令,离开徐州前往青州奉迎李贤以来,下邳的街头巷尾便流传着“陶谦大义让徐州,属意李贤接位”的典故。 在流言中,陶谦一心为民,不谋‘私’利,简直成了“伊尹”再世。 相对于名声不显的大公子陶商,无恶不作的二公子陶应,青州刺史李贤无疑是接任徐州的最佳人选。 有好事者已经将北海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宣扬了出来,他们大肆唱诵着李贤的好处,当然了,也有人趁机唱反调,说李贤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十足的伪君子。 陶谦没想到,他的一个决定竟然引来这么大的动静,还闹得众人皆知。 这种情况下,倘若陶谦出尔反尔,一定会为千夫所指 下邳城,刺史府。 陶谦躺在病榻上,闭目养神,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