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谁可为当世英雄 (第3/3页)
中,正要再说些什么,忽而,厅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reads;。
“报,使君,飞鹰传信” 李贤眼皮一跳,他快步来到屋外,道:“书信何在?” “在此” 李贤拿过竹筒,验过火漆之后瞪大了眼睛,道:“元直先生料敌于千里之外,令人钦佩”。 徐庶皱起眉头,道:“难道是袁本初挥军南下了?” 李贤颌首,道:“不错,据鹰使来报,袁绍指使麾下大将淳于琼统领一万兵马南下”。 “淳于琼?可是八校尉之一?” “不错!” 东汉末年,灵帝在位期间曾经犒赏西园八校尉,分别为蹇硕、袁绍、鲍鸿、曹‘cao’、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 淳于琼在袁绍军中可以说地位极高,此番让其出兵南下,可见袁绍的重视程度。 “袁军距离乐安国还有多少路程?” “昼夜兼程也得七八日” 徐庶松了口气,“主公,还请主公下令,速速让周仓领军北上支援太史慈!” 李贤明白,太史慈对付一个刘备应该可以战而胜之,可如果加上淳于琼已经袁绍的一万名军卒之后,仅仅凭借太史慈的一万五千兵马就想取胜的话,实在是有些天方夜谭了。 “好,周仓麾下兵马不过七千之数,够用否?” 徐庶笑道:“只要将帅齐心,我军绝无败理!” 是呀,就算淳于琼是八校尉之一,可他麾下的兵马不是袁绍的大锏士,更不是鞠义的先登营,怕他个鸟? 仔细向来,李贤在自家兵马身上已经投入了够多的钱货,如果这样一支重金打造的队伍都能败下阵来,那只能说明李贤走错了路线reads;。 众所周知,战争拼的是后勤、拼的是人心向背,李贤在北海国内颇得民心,所以不用担心他麾下军卒的军心问题,而东莱军、北海军铁甲甚多,这又把武器甲胄的不利因素抛之脑后。 袁绍虽说兵多将广,可在辽东依旧有一个纠缠不休的公孙瓒,他实在不敢‘抽’调‘精’锐南下。 其实对于袁绍来说,刘备的死活关系不大,他怕的是李贤吞并乐安国之后,麾下实力增长过快,进而威胁到自己。 李傕已经蹿啜天子下诏,赦封李贤为青州刺史,这个刺史要想做的名副其实,就离不开扩张。 济南国、乐安国、平原郡、齐国、北海国,这就是青州所辖范围。 倘若李贤能够拥有青州全境,也就真正有了与袁绍分庭抗礼的实力。 换言之,如今的李贤还不是袁绍、曹‘cao’的对手。 北海国兵马不过三万,可袁绍、曹‘cao’兵马早已经过了七万之数。 曹‘cao’、袁绍任何一人,一旦全力出击,李贤只能节节抵抗,想不出其他的法子。 与徐庶匆匆而别之后,李贤快速写就一封军令,让传令小校带给周仓。 周仓见了军令便会明白如何行事。 背嵬军走后,剧县城防空虚,为防事情有变,李贤又传令给徐和,让其分兵驻守朱虚、剧县。 周仓得令之后大喜过望,他对麾下军将笑道:“如何?袁军来了,咱们有的打了”。 “哈哈,将军神机妙算,卑下佩服之至呀” “呸!当初是谁哭着嚎着嫌我没有抢作先锋?” “啊哈哈,将军说笑了,这是没影子的事情” “滚犊子,快告诉兄弟们,就说使君有令,我等北上乐安国,升官发财就在近日!” “升官发财!” “升官发财!” 几名军将聒噪起来,颇为‘激’动。 之前周仓留守剧县的时候,他麾下军将对他好生埋怨,嫌他没能从胡庸手中夺得先锋之职。 胡庸一直忍气吞声,直到今日,他才有扬眉吐气之感。 反观徐和,再度留守后方,他麾下军将颇有怨言。 徐和无奈,只得好生劝解:“使君没有忘记我们,你们‘摸’‘摸’良心,从军械到吃食,使君可曾亏待过我们?” 军将们低下头颅,道:“不曾”。 “那你们还叫唤个屁,人家背嵬军打过多少次硬仗,你们呢?真以为自己披上铁甲就是‘精’锐了?狗屁,我告诉你们,马上回去‘cao’练兵卒,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下一次再有战事可就轮到我们了,倘若关键时刻你们指望不上,以后谁还会在你们身上‘浪’费时间?” 徐和所言虽然直白,可却也在理,众人听罢之后全都颌首,道:“我等明白,这便回去‘cao’练军士,必不让将军失望”。 “错了,是不能让使君失望” “是,将军说的是,我们必定竭力而为,不让使君挑出‘毛’病” “好了,好了,快滚,快滚,眼不见不烦” “喏,我等告辞!” 待到众人散去之后,徐和也叹了口气,其实他心里何尝不想一战? 奈何李贤不给机会,徐和徒之奈何? 身为降将,徐和不敢要求太多,他认为李贤给予他的已经足够多了,如果再挑三拣四,实在是有些不识抬举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