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_第265章 为军卒找个婆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5章 为军卒找个婆娘 (第2/3页)

能让人小觑了我们”。

    刘备微微颌首:“二弟所言极是,那么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与高顺打个赌”

    “打赌?什么赌?”刘备颇为好奇reads;。

    “先跟高顺讲明白,我们并不是怕了他们,而是顾全大局才退了回来”

    “嗯,然后呢?”

    “我们两家军马就以杀死曹军的人数论英雄吧,谁杀的多,谁便胜了”

    这法子颇为新颖,不过却也不失体面,算是个难得的妙招。

    刘备大笑:“此计大妙,就这么定了”。

    简雍却微微皱眉,不过看到刘备正在兴头上,他便闭口不言,不再多说一句。

    论身份地位,高顺只是吕布的部将,而刘备却是堂堂的平原相,如果与高顺对赌,赢了未免胜之不武,可若是输了,那真的就是丢人丢大发了。

    可若是跟吕布对赌,那胜算就更低了

    得了陈宫相助,吕布实力大增,刘备拍马难及。

    说穿了,关羽这法子很是短见,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也留住了脸面,不过却为以后的事情埋下了隐患。

    此时,高顺正屹立在军阵之中,八百名军卒严阵以待,只等着刘军再度来犯。

    不过,等了半晌,大队人马没等到,却等来了一名传令小校。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古代立下的规矩。

    小校并没有太过靠前,估‘摸’着高顺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过后,他便扯着嗓子将刘备的意思吼了出来。

    听罢之后,高顺当即明白,这是刘备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正巧,高顺也不想与刘备拼个你死我活,他此番是来调兵遣将,准备收拾曹‘cao’的,哪里肯在这里‘浪’费兵力?

    战的时候,双方人马不约而同便厮杀到了一处,现在,停战过后,刘备与高顺又同时选择了撤离。

    这一场战斗开始的突然,结束的也突然,作战双方都没能获得什么好处。

    百里开外,北海国剧县,经过长途跋涉,李贤终于成功归返。

    算算时间,赵云的骑卒连同周仓的兵马应该早已经抵达都昌城外了。

    贼寇若是逃了也就算了,若是敢滞留在山中,说什么也得将其剿灭,如若不然,实在难消心头之恨。

    千余名黄巾余孽李贤根本不曾放在眼里,他真正在意的却是幕后主使,是谁这么处心积虑的想置他于死地?

    从一介盐丁成长到现在,李贤背后早已经是累累白骨。

    一将功成万骨枯,枯骨有敌人的,也有自家军卒的。

    这几年来,李贤成功剿杀了一股又一股的黄巾,击败了一路又一路的兵马,这都离不开自家兵马的大力扶持,如果不是他们的贡献,就不会有今天的李贤。

    浩浩‘荡’‘荡’的东莱军在剧县内外分营驻扎起来,而原本‘门’可罗雀的都尉府随着李贤的回归之后再度变得热闹起来。

    “这是礼单,这是书信,请务必转告都尉,就说我家公子在家中翘首以待,只等都尉号召”

    “这是珊瑚翡翠,这是金银‘玉’石,请代为留下”

    “我们腾氏有宝剑一枚,今日便送给都尉了”

    ……

    此类的拜帖层出不穷,李贤没时间细看,只得吩咐道:“管事费费心,分‘门’别类的归拢一番,礼物可以原样收下,不过一定要理清账目,他日可以原封不动的还给人家”。

    “都尉英明”

    “别他娘的拍马匹,笔墨伺候,我要写一张募兵告示”

    “让文吏代笔就可以了,何须劳动都尉大驾?”

    “不妨事,我先写一篇看看可否入眼,如果可以的话让大家伙儿都照着填写一番就可以了,如果不可以话重新再补一份”

    话音刚落,李贤便深吁了一口气,他研了会儿墨,过后下笔如飞,没多久就写好了告示。

    负责文书工作的郑方看罢之后赞叹不已,他笑道:“不错,真是通俗易懂!”

    李贤笑着摇了摇头,“其中如果有不妥当的地方,你自行更改一番即可,不必过来问我”。

    “喏!”

    得到李贤许可过后,郑方干劲十足,他喊来几名麾下,没多久就将几十份告示誊写完毕。

    过后,郑方将告示‘交’给外头的小校,吩咐道:“嗯,这是募兵告示,务必张贴完毕”

    “喏”

    募兵的告示刚刚贴到城墙上,四周就挤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

    在过去的时间里,东莱军用自己的软实力赢得了他人的认可。

    当然了,东莱军丰厚的犒赏制度也是‘激’人奋斗的依据。

    与前几次一样,要想加入东莱军,须得有一技之长,亦或者过了三关中的第二关,这样的话,乡民才有可能触‘摸’到‘门’槛。

    黄巾‘乱’青州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大量的百姓在北海国成家立业,甚至可以说,这些外地的百姓才是李贤最虔诚的助力。

    相对于北海国土生土长的百姓,青州流民更懂得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

    东莱军打算再度募兵的消息在‘rou’眼可见的速度内便传遍了整座城池。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加入东莱军虽然有一定的风险,却也好过赤手空拳的被贼人杀死。

    募兵的第一日,前来应募的乡民便过了一千之数,第二日,应募百姓的数量只增不减,第三日同样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