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一章 砸锅 (第1/2页)
大唐世界,淮南道寿州城。 天空铅色的乌云压的很低,米粒大的雪花洋洋洒洒。 入冬后的第二场雪来的很不是时候,让刚刚在寿州站稳脚跟的扬州军面临诸多困难。 距离唐敖上一次离开已经过去两个月,徐敬业有励精图治之心,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随着年关将近,寿州城治下流民和逃民与日俱增,给扬州军的粮草造成了巨大压力。 即便是扬州军的统帅徐敬业,一天两顿亦是稀粥配咸菜凑合着。 魏思温走进临时英国公府,呼吸时口鼻间带着白气,拍打掉肩头的雪粒凑到炭火盆前烤手,冻僵的双手感到丝丝温暖。 “国公,存粮只够十日支用,但今天又从四外涌入了两千余流民,形势有些不妙啊!” 徐敬业脸色铁青,愠怒道:“武则天在洛阳城外广种花草,月前又征发民众三十万人,不但弄的郑州十室九空,即便是河南道的其他州府亦是人心惶惶,百姓逃亡者众,这还只是冬天,天气酷寒不宜远行,来年开春逃民恐怕会越来越多。” 魏思温点点头:“武则天布置那个国色天香阵用来针对唐侍郎等人,却是让河南道和京畿道的百姓苦不堪言,或许这也是武则天的阳谋,让扬州军无法西进洛阳。” 徐敬业知道魏思温话里的意思,谁让他们打出的旗号是匡复李显帝位呢! 顶着这样的大义名分,就不能对聚集的流民逃民置之不理。 否则必定会发生民乱,对扬州军竖立的大义之旗是沉重打击。 二人正在忧愁之际,唐之奇脸上带着笑意跑了进来。 一边凑到炭火盆前一边面带笑容道:“国公,军师,前方传来捷报,薛讷将军率领骑兵在颍水之畔击溃武周军一部,已经攻陷颍州,缴获粮草三万石,算是解了扬州军的燃眉之急呀!” 徐敬业闻听大喜,击节赞道:“薛将军不愧是百战名将,竟然如此快就攻占了颍州,程务挺将军那里可有消息传来?前些时日程将军率领流民拼凑的万余人前往涡河左近就粮,不知道进展如何了。” 话音未落,王勃撩开挡风的帘子,手中拿着一封书信呈给徐敬业。 “国公,程务挺将军在亳州城外受阻,已经退兵三十里,折损三千余人。” 王勃刚说完,陆续有人走进来,依次开口汇报最近的诸多事项。 除了薛讷攻占颍州,程务挺带着乌合之众退回。 最紧要的便是缺粮,缺柴薪,缺可以供流民栖身的住所。 扬州军从润州转战至亳州,两三千人的队伍如今已有可称精锐的战兵八千人。 但是寿州方圆百里却聚集了超过二十万嗷嗷待哺衣不遮体的流民。 各种状况层出不穷,使徐敬业等人劳心疲命大感棘手。 骆宾王长于书记,将手中的账册摊开道:“本官方才已经知晓薛将军在颍州大胜,得粮三万石,然,三万石粮草虽然不少,对扬州军来说却是杯水车薪,军民共食仅能维持二十七八天,这还是每天两餐皆是稀饭的用度,否则满打满算能支用二十天。” 徐敬业嘴角略微抽搐:“骆大人如今执掌扬州军支度使之位,可有解决粮荒的良策?” 骆宾王和王勃对视一眼。 当日在江边和唐敖谈论民心向背,早已料到会有今日的困局。 扬州军竖立的是匡复李唐江山的大旗,大义虽好,但只要是人就必须吃饭,没饭吃还谈什么民心? 骆宾王深吸口气:“下官的确有一策可解粮荒,但就怕国公大人不允。” “且讲来听之。”徐敬业没想到骆宾王竟然真有解决粮荒的办法,当即坐直了身子,做出洗耳倾听之状。 骆宾王清了清嗓子:“本官从薛畅小将军那里得知,薛讷所部缴获的粮食只是颍州军仓和神仓的储粮,但是除却这两个大仓之外,颍州还设有正仓,义仓,常平仓,转运仓,这些地方存储的粮食总计不下三万石,另有颍州富户地主自家的粮窖,存粮更多,没有八万石也有五万石。” 骆宾王说完这些数字后便停住不言,在场皆是一时之人杰,话不必说的太透,相信都能想出他的筹粮之策是什么。 办法想出来了,但是能不能施行,敢不敢施行,这就需要主心骨来拿主意。 徐敬业倒吸一口凉气,望着骆宾王的眼神中露出复杂神色。 扬州军起兵虽然借重的是一批囚徒矿奴,但来自其他方面的支持亦是不可估量。 若是没有淮扬之地大小地主的支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