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名利双收(第三更!) (第2/2页)
后,香江电影如日中天的日子。 否则殷俊肯定现在就得请保镖了! 另一方面,许多人也在看嘉禾的下一步动作。 因为嘉禾这一次太过露脸了,600万一部电影的外埠买断价格都能拿出来。 邵氏争夺给出的价码,也不过是300万而已,嘉禾一口气就增加了一倍,真是兵出险招。 但与此同时,大家又觉得嘉禾真是够豪气,敢拿出这么多的钱来买电影。 单是这种豪气,就已经远胜邵氏了。 结果嘉禾也没有让人们失望,甚至于他们的运作,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出神入化。 嘉禾成立的时候,当然不可能是邹纹怀、何贯昌他们几个创业者的钱,他们虽然有不少积蓄,但是距离开一家公司,要那么多钱来运作,还是差了不少。 于是,嘉禾里面有一部分是国泰的投资,有一部分是日本人的投资,也有一部分是英资洋行的投资。 只不过是到了最后嘉禾不景气的时候,这些外资纷纷的把股票卖掉了而已。 否则你以为,为什么嘉禾的片子,自始至终都在日本有很大的卖埠市场? 不说是成就日本人一代偶像的程龙,连许贯杰,甚至是片片暴打小日本的李晓龙,电影在日本都很受欢迎,少了日本股东的努力,他们能做得这么好吗? 当然了,嘉禾的50%以上的股份,还是邹纹怀、何贯昌等华国人控制的,外资只是投资而已,并不是想要控股。
这也就给嘉禾带来了许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电影。 毕竟当初从邵氏出来,邹纹怀和何贯昌就发誓,一定不要别人控制自己怎么样,要自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业,如果让日本人、新加坡人、英国人控股了,那他们还怎么做事业? 签署买断合约的第二天,嘉禾就宣布,将的日本放映版权卖出,总计价格180万港币;韩国版权卖出,总计80万港币;宝岛版权卖出70万港币。 再等一天,泰国版权、越南版权、欧洲版权等等加在一起,也一共买了250万港币。 这么的卖断权益,嘉禾总计就收入了580万港币,几乎就收回了成本。 然后还有一块大肥rou,那就是和国泰院线在东南亚的合作,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这些地方,国泰院线都有电影院,按照这里的收入状况来算,就算只有那么多,嘉禾也能净赚400-500万港币。 如此算来,嘉禾在运作上面,应该有超过400万的收益。 本来许多人都等着嘉禾吃亏的。 没想到人家短短几天就已经找到了买家,而且盈利前景一片看好。 这时候大家才明白了过来,嘉禾肯定是早早的就和这些外地片商联系好了,折合了他们的价格之后,才敢给出600万的买断价格。 但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的确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无论是思源电影公司,还是嘉禾电影公司,都是名利双收。 另外还有主创人员们。 殷俊就不用说了,他的香江第一金牌编剧的名头,已经没有一个人能撼动,属于绝对的最顶尖的那个,根本没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 初次执导电影便有这样成绩的林政英,本来被好几个的电影公司邀请,想要请他拍电视剧,但洪锦宝这边赶紧的就跑了过去,请他留在自己的宝禾公司,今年之内肯定让他再开拍一部电影,条件不比外面差。 而且平日里给林政英的各种薪酬,都增加了至少两倍,这笔钱,洪锦宝给得可真是rou疼。 包括了元飚。 这个平日里跟在师兄身后的小个子,本来是不怎么让人注意的存在,但此刻就已经俨然成了又一个功夫新星。 甚至于现在他一出门,别人就喊“咦,梁赞来了!” 由此可见,给元飚带来的助力有多大。 对于这样的有发展前途的师弟,洪锦宝自然也是大加笼络。 除了给元飚许诺今年给他拍两部新戏之外,洪锦宝还送了一部车子给元飚,这可让元飚笑开了怀。 在拍摄的时候,吴思源没有亏待他,给了他10万,最后分红又多给了5万。 但大师兄白送给他一辆五万多的车子,这就是意外收获了啊! 看来,出名可真是好呢! u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