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要领会精神 (第2/2页)
不体面不威风,会不会让人觉得这个人不行?会不会觉得半点雄风都没有,谁都降服不了? 所以,不管老张如何的得势,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官,只要是官,都要给点面子。 与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嘛。 薛大鼎很高兴,张德的态度让他很满意,于是抚须笑道:“cao之啊,这三州木料仓乃是要紧之处,若是获利颇丰,吾与郑兄他们,必能稳固这座下之位啊。” 不仅仅是这样吧,要是还能搭上长孙无忌和李勣的路子,直接就是要啊。看朝廷现在的动作,保不准就是要把高句丽干的叫爸爸,到时候,李靖不去说他,李勣肯定是要有所动作的。 四大天王有五个没差,但总归会有人退位,四大天王的第五人李药师,很有可能就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功成身退。 反正这些年老是有人说李靖要造反,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李董当然不会信了。每次有这样的谣言,李董都是亲自找到李靖,跟李靖和蔼地说道:有人说你造反。你李靖怎么可能造反呢对不对?朕对你这么好,谁都可能造反,就你李靖不会造反,朕一千个一万个相信你。 然后李靖就脸色苍白连忙俯帖耳。说臣当然不会造反了,陛下放心吧。 这样的事情虽然李董对李药师搞了很多次,但李董对李药师是完全没有戒心的,无比信任。 所以,作为四大天王第五人。李靖很感动,觉得为了报效……知遇之恩?反正就是什么恩吧,决定不尸位素餐,引退归山,把机会让给有才能的人。 比如李勣,太适合做天王了。 玄武门事件中拒绝李董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李勣这么卖力,也不过是想着地位提高之后,能有一丢丢自保的能力。 现实的情况根本就不是两大军方大佬能左右的,李董说李靖往东。李靖就往东。李董说李勣去陇右,李勣就去陇右。 很残酷,然而没办法。 但不管怎么说,李靖和李勣的苦逼,那是相对于李董而言。整个大唐,能尊享这等苦逼殊荣的,不会过一双手。 放眼诸道,李勣说要去河北道做一回黜陟大使,宰辅们还能拒绝?李董还能否定?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薛大鼎这样的老牌官僚。要是能够和李靖或者谁谁谁拉近关系,不说是官路亨通,至少家族得到极大的便利是没问题的。 进入中枢,那就是看脸的世界。长孙无忌这么牛逼,不还是被摁在冷板凳上几年吗? “浮水码头,可兴建库房粮仓,以备不时之需。” 张德轻描淡写,冲薛大鼎说道。 老薛领会精神,参悟了一番。顿时心中了然,暗道这辽东肯定是要打的,估计到时候河北道又要出力,民夫粮秣摊派下来,绝对不少。 就算现在不是来一场高烈度战役,就是局部冲突,肯定也要粮食,河北道诸州现在但凡能有口粮的,都是世家大族把持的。卢氏为什么在辽西折戟沉沙?不还是因为李董早就盯上了吗? 薛刺史琢磨了一番,知道这是天赐良机,要是cao作得当,只怕是会让董事长记在心里啊。 “只是这米粮存储,着实不易。cao之可有良法?” 当官的耳目灵通,当然知道张cao之这个人玩奇技yin巧很有水平,比将作监不知道高到哪里去,著名太史王孝通,和他谈笑风生。 “此事易尔,刺史勿虑,三五月内,自见成效。” 张德言罢,又对薛大鼎道,“薛公,沧州开渠引流,修建堤坝,乃是民生大事。若是得当,良田数十万亩不在话下,附近数州,亦得其利。再辅之以桑麻,佐之以禽畜,沧州必为河北明珠也。” 这话老薛特别爱听,虽然作为一个官,他也是要情不自禁去捞,但作为一个有节cao的世家子弟,视民心为天心,那也是高尚的追求。 一边自己捞,一边给百姓办事,这不冲突嘛。 于是薛大鼎眼睛放光,问张德:“听闻cao之在塞上,沙漠变绿洲,奇能也。沧州若能粮食增产,此乃大德之政啊。” 老张点点头,道:“农林牧水,多点开花,彼时沧州,非河北之沧州,乃大唐之沧州。刺史之名,名动天下之日,可期也。” 薛大鼎深吸一口气,眼睛更是明亮。沧州刺史的佐官们顿时也兴趣勃勃,虽说张cao之这个人很年轻,但是他关系硬有大腿啊,再说了,据不明真相的群众传过一个谣言,李董曾经想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长乐公主塞给他。 他没要! 太有魄力了! 连喝的半醉的屈突诠,见沧州诸位同僚有点不会拍马屁,于是自告奋勇道:“怀远郡王有cao之辅佐,今日地位,同其者何人?” 沧州官僚们一听,顿时领会精神,纷纷拍手交口称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