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慧善女修心解琴艺 (第2/2页)
见见人,你也该出来走动走动了。”骅幼慈奇道:“见见人?见谁啊?”倪奕鹤笑道:“都是一些文艺界的朋友,晚上约了一个饭局,走吧!会对你有帮助的!”说罢,两人便一齐收拾了东西出门赴宴去了。 瑞鑫饭店云翠居贵宾包间。骅幼慈跟着倪奕鹤刚一进门便见一位五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朝两人朗声笑道:“倪总,来来,这边坐!我跟严教授正谈到你呢,说曹cao曹cao就到了!” 骅幼慈抬眼一看,只见屋内已坐了四五位男女正笑望着他们。倪奕鹤一面往那名男士身边的空位坐了,一面笑道:“傅老爷,您和严教授又排场我什么呢?” 骅幼慈亦往倪奕鹤身边坐了,一面对其他人点头微笑招呼。却听那傅老爷笑道:“我们能排场你什么?严教授一直在夸你呢,说你年轻有为,又有胆魄,放着那么大一家出版集团的老总不当,却偏自个儿搞了个新的出版公司,这换做别人,恐怕没有这样的魄力!” 这傅老爷身边正坐了一位头发已有些许花白,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身着一套笔挺中山装,看上去颇具派头的中年男人,却听他笑道:“所以我说‘后生可畏’。这中国历朝历代的改革大旗都是像你们这样的年轻有为,血性方刚的后生抗起来的。中国这文化圈子里,早该出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喽!” 倪奕鹤双手抱拳一拱手笑道:“两位前辈谬赞,晚生实在愧不敢当。这改革大旗能不能抗起来暂且不论,这新成立的出版公司能不能养家糊口还尚且不知呢!”
这时,却听对面正喝茶的一位年轻女士笑道:“前儿我刚跟严老讨教过这个问题,我说当今这个时代,难道真正的文学已经死了吗?当文学也市场化商业化了以后,我们留给读者以及后代子孙的,到底是什么?这文学与市场经济之间究竟怎么平衡?” 倪奕鹤望着她笑道:“好问题,严老有何高见?”说罢,众人皆一齐看向那严教授,却听他清了清嗓子,徐徐起身来,一边踱步一边言道:“素言提的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已经探讨了三十年了。改革开放一直到今天,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咱们‘中国文化传承’的问题自然也不例外。所谓文学商业化市场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逆转。但,是不是市场化商业化以后就一定不会再有好文学了呢?这个问题却值得我们这些文化圈的人好好反思反思。” 这时,却听那位素言女士旁边的另一位女子接道:“严老要说到反思,我们天天都在反思,可这一边是生存下去的压力,一边是众口难调的困境,这‘调儿’定高了吧,肯定曲高和寡,可这‘调儿’定低了吧,人家又说你媚俗。我们这些做编辑的,也只好跟着市场跟着读者一会儿高一会儿低,这跟荡秋千似的,我们也憋得难受啊!到底怎么平衡?平衡的标准又在哪里?” 那严教授却双手扶着椅背,笑道:“小妮子稍安勿躁,且听我慢慢说来!正所谓‘政治’与‘文化’,花开两朵,各表一只。不独独我们这个时代,而是历朝历代皆是如此。这要详细分析,又得从春秋时期开始谈起……不过最近有人给我提了个意见,意思叫我以后说话最好简单、直接,一步到位,一针见血直击核心,不要动不动就上下五千年、盘古开天地,还说现代人都讲究‘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没工夫听我唠叨这么多,且说多了也消化不良,也浪费我自己的时间。我觉得这个意见中肯,于是也借此反思了一下咱们中国文人一贯的习性。确实是有一些过于‘迂回婉转’的惯性思维模式,可为什么呢?也确实是因为中国文化几千年的沉淀,想说的实在太多了……” 正说着,却听众人笑道:“严老严老,说重点,说重点……”那严教授连忙笑着点头道:“哦哦,重点重点。重点就是,钱,要赚,文化,也要继续传承。我们既不能丢了文化只赚钱,也不能只表文化喝西北风。这文化与市场接轨,如何接轨?人家美国人不早就给咱做了示范了嘛?你得懂得变通啊……”众人这才笑道:“哎,这就是重点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