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_第二卷 双雄对决之中日决战_第三百八十九章 己所不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 双雄对决之中日决战_第三百八十九章 己所不欲 (第2/2页)

然成了“朋友”,所以说国家和国家之间就只剩下利益了,其他的都是南柯一梦啊!同样有人会问,那么佐佐木一郎拜访德国为何就成功了呢!第一德国和日本已经结盟,即便日本派一个“猪头”过去,处于对盟友的尊重,他们也是会好好接待的,第二佐佐木一郎刚刚教训了苏联,这让德国人认为,佐佐木一郎和自己是平起平坐的,那个时候的德国人不会认为自己打不过苏联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没有比过的时候,任何人都不会认输的对吧!包括我们自己,当别人说我比你聪明时,包括我在内都会嗤之以鼻对吧!所有人都是这样,然后你会反驳他说你把他聪明,而两个人如果想证明谁更聪明的话,就必须要比一下来分高低了对吧!否则年轻气盛这个成语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说白了这就是人性,呵呵,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佐佐木一郎没有跟德国人探讨军事方面的事情,只是委婉的提出这是一个出兵攻打波兰的最佳时机,而德国统帅部也不傻,在佐佐木一郎走后,他们也仔细论证了这一点,得到的结论和佐佐木一郎说的差不多,要知道千万不要企图用几句话来忽悠一个国家,或者用几个虚名比如东方的战神等等,或者是几个未经实验的战术等等,其实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杜晖是穿越了,但这个世界、这个年代只是多了你这么一个人而已,其他国家无论是元首还是平民,他们的智商还是原来的智商,他们不会输给你的,千万要记住不要以为自己最聪明,如果欧美国家等看的起中国的话,那么第一次远征军就不是那个下场了,你去帮他们,他们还怕你碍事呢、、、、、

    而杜晖感觉不能主动和其他国家谈结盟的事还有个最重要的实例放在那,杜晖生活的那个年代,大家都管印度人叫印度阿三,这个大家都知道吧!并且是贬义我们也都明白,其中原因很多,开始的时候是英国人治理中国的一些地方,人手不够,让他们过来给看“场子”,而阿三就是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上海话阿三就是骂人的大家也明白,而这个对印度的称谓居然一直延续着,为什么呢!就是五十年代末的中印冲突,两国直接交手,印度可以说被中国修理的体无完肤啊!自此无论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多少次战争,赢了多少次,打胜这些仗的将军无论你在印度多么有名,在印度你们的国人可以把你们当神,但在中国人眼里是虎你要卧着,是龙你要盘着,就是这末简单的道理啊!中印之间的直接武力对话,印度败了,如果想让我们中国人在不叫你们印度人为阿三,只有一个最简单并且最有效的方法,和中国在打一仗,还必须打赢了,否则印度人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将代代相传,我们自己都这么看我们的手下败将,更何况是那时候的中国了,被列强欺压了近百年啊!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到了后世我们的观点都改变不过来,更何况是现在的列强了,居然还有人梦想着和他们结盟,即便我们最终结盟了,也只是在一个桌子上研究如果打仗,一旦到了分蛋糕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你们给踹开,可以说一战和二战,中国都该属于战胜国,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得到就是这样原因,英美永远把你当成跟班的,用他们的逻辑来考虑问题就是,我们没去分你们中国的利益,你们就该烧高香了,还想来分其他国家的利益吗!国与国之间就是这么残酷的关系,也只有真正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才能对症下药的来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即便你说你杜晖的东北军能打,可以和英美结盟,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一旦仗打完了,当几个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再次的重新划分世界利益的时候,杜晖和中国还是会被排除在这个团体之外的,大家都知道这是划分世界利益啊!多一个国家自己就少分一杯羹啊!如果要想让他们也把你算在内,光凭着我们在抗日战场上的贡献是绝对不够的,怎么办,只有用实力让他们知道,我们几个坐在一起研究如何瓜分世界时,我们中国人不是你们怕不得已才邀请来的,而是我们才是这个桌子真正的主人,只有我可以邀请你们,并且具体邀请谁还要看你们的贡献,杜晖想的可不是自己要做被邀请者,他要做的是那个主持分蛋糕的家伙,而怎么样才能做到的,杜晖心里很清楚,我们中华儿女、龙的传人,在哪里跌倒就必须在哪里爬起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