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节 青山在,人依旧(沣峪穿越子午峪) (第1/2页)
沣峪穿越子午峪 <一> 八年前春节刚过,年初四我们开始爬山。当时爬山在潜意识里就是和春游一样。我们什么也没准备,穿上休闲鞋就出发了。印象中那时候爬山就是去子午峪白豆角村里面的小午台。那个地方我们也没有去过,就紧跟在学校里常去那一带爬山的同事车后面,到了子午峪里面停车后开始爬山。由此也可以讲,子午峪的西边这座山,是我爬山的“处女地”。 中途在山中一家院前休息时,看到有几个人向西边更深的山中走去,而我们是向东边上山后就下山了。好奇这些人是到深山中的哪里?问后得知他们是穿越到沣峪出山。沣峪我知道,离这里太远了。望着他们的背影,敬意油然而生,向往将来我也能如此潇洒走一次。 没有想到,这一向往就是八年。也更没有想到我从此就开始了我的爬山生涯,每周一次,豪迈的坚持了八年,并且爬得有模有样,看了八年美景,写了八年游记,体力精神双丰收。就这一点讲,是要为自已鼓掌的! 回想第一次来爬山当成是春游了,什么也没带,认为山上有吃喝。当同伴说山上没有吃的时,胖驴和老赵就到村里的小卖店里买了两盒点心,搞得我们像是进山走亲戚一样。更可笑的是看到其它登山人都是拿着登山杖,我们只好在那农家的院中,抽了四个围篱笆的竹子充当登山杖,竹子是扫地的那种,带着技叉,比我们还高。途中相遇爬山人,被讥笑为“丐帮”上山啦!哈哈,住事有趣啊。 从此后,我就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在子午峪那一带的爬山。后来爬山的同伴有胖驴换成了周言。这年的秋天,天气很热,我们嫌迎着太阳爬山太晒,就没有去东边的小午台,而是选择向路西边的这座山。上到山顶后,看到一位小便失禁湿了裤子的男士平躺地上,旁边三位女士在大声说笑。 周言看到后脱口说道“朵儿,我们要不要救他?”我说“当然要救,可是你等一下,问问是什么病,如果是高血压之类就不能动。”我俩快步走到跟前,我问“他是什么病?”坐在男士头边的女士停住说笑说“是心脏难受,十分钟前吃了路过上山人的救心丸,现在正缓着呢。” 在听女士说的时候周言就放下了背包,然后跨在男士身上开始做心脏按压,我蹲在男士头前拿起他没有热度的手掐他的虎口,看到周言按了两下后男士没有什么任何反应,就将手放在男士的口鼻前,竟然没有任何气息。心里大惊:快,要做人工呼吸! 这时坐在头前我对面的女士犹豫说:“我是他媳妇,我来做吧。”我跪在地上仰起男士的脖子将呼吸通道打开,她做人呼吸,周言配合着奋力按压心脏部位,二十分钟后,有更多的爬山人加入抢救之中…… 四十分钟过去,我俩和另一位接替周言做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男子,为没有留住这位爬山人的生命而内疚悲痛…… 从此,我俩再也没来子午峪爬山,去了离这里在我看来相距很远的沣峪山上,这期间也没有升起过要穿过去的念头。曾经有两次,在皇峪寺的土地梁上,总看到的对面那座有电杆的山(误当成二杆子山了,其实是翠北山顶),当同伴告诉我穿越出去到子午峪的金仙观后,我就果断的不去了。 八年后的今天,看到冰岩发的线路:沣峪净业寺卧佛寺土地梁翠北山二杆子鸭石口子午峪。这样的线路是我喜欢的,即能满足我本周一定要到沣峪的土地梁赏白鹃梅,还能实现八年前的愿望,真是太好啦!由于从翠北山向前的山我没有去过,这也有了我八年爬山中,在沣峪这条我已走了三位数、熟悉得如我们大cao场一样的线路上选择跟户外队走。 <二> 每年进入三月和四月,爬山我哪里都不去了。每到周末就是去秦岭沣峪里面的土地梁上等待花开。看着白鹃梅从米粒大小的花蕾,到大珠小珠缀满,再到四月第三周的花开满山。历时近两个月,我也就来了八次。我把这个过程称为:探花、观花、赏花。 上周去时已半开了,蕾多花少,含苞待放,是观花的时日了。那一天,山顶的土地梁上都是观花人,爬山户外队就有十一个。还有慕名远来,从榆林来的大队爬山人马。由此可见,沣峪土地梁上的白鹃梅是多么的有名气,都美名远扬到陕北了。这一天的山顶之上,约三公里长的山梁上如同集市一样,人来人往,热闹欢腾,在花树间欢呼雀跃。 我喜欢这样的土地梁。这样的热闹景象,印证了它的漂亮名不虚传。也表明了这座山梁是四月间秦岭山脉中最美的山之一,是爬山的最好地方。同样也肯定了我的欣赏眼光,八年爬山中来了这里上百次,次次不虚此行,次次都是光彩出行,更是一段光辉历程。 那么,到了这一周白鹃梅就怒放了,是赏花的最佳日子,我早已心驰神往了。今天是个大晴天,是近几年到山上赏白鹃梅难得的好天气。往年到了这一周,就会连续下大雨,将一梁花海浇得粘皱在一起,如水中捞出来晾干的宣纸一样,实在令人大失所望。让每一年都期盼,如约而来的爬山赏花人,在梁上走着叹息着:可惜啊,今年又看不到漂亮的白鹃梅了。 这一周不但没有下雨,而且全是天空晴朗。这样的好天气如号角一样,将四面八方的爬山人集结于此。在净业寺山门前停车时,又看到与上周相同的景象,车多人多爬山队伍多,还有老人小孩多,真是如节日一样热闹呀!这就是爬山人的特征,我们比养蜂人还勤快,赶花期,追美景。春(热)看花,冬(冷)看雪,不错过山中一个风景。总是多情的认为,如果我们不去欣赏,花儿将开得多么的寂寞无味。如果我们不去分享,山中美轮美奂的雾淞雪景又多么地索然无趣。 在停车场赏花人分成两路,不能爬山的继续坐车前行,汽车直接开到山顶的皇峪寺村,爬山的我们则是从净业寺山门开始上山。大家快步抬级而上,我第一次在寺院外的小广场上,竟然忘了仰望对面山上那尊“自然佛”了,走到院子里才想起来,便抬头像是礼节性的笑看了一眼。也是第一次对大殿前的那位守殿师傅装作“视而不见”。由此可见,我急于到土地梁上赏白鹃梅的心有多么迫切。 离开净业寺院子,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爬山。一路急行到了卧佛寺,又一路急行快到了土地梁。站在通往土地梁的山顶上,远远的望见山上、梁上铺天盖地的绿上泛起雪白,人头不见攒动,香风却把笑声喧哗传了过来。山上那雪一样的白,像冲锋号一样,召唤我们快步向梁上奔去。 冲出最后的森林,来到了海拔约1500米的山梁上,视野中约三公里长的山梁上,白鹃梅盛开成了花廊、花棚、花山、花海。纯一色的白鹃梅花儿从山顶开到山梁,再从山梁开到山谷,又从山谷开上对面山坡,再越上山岗,开满了坡,又漫了沟。站在梁上,远远望去,蓝天下那洁白的花儿,如盛开的大朵漫天星一样,繁星浩淼,喜气洋洋。 近看花儿多得目不暇接,有些眼花缭乱,漫山遍野的花枝招展,花瓣顶着花蕾成串向上,如鹃鸟般跃上枝头,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