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韩国人也过八月十五 (第2/2页)
’字排开,两群相伴,组成了大大的两个‘人’字雁群,一起飞向远方。目睹雁群,眼泪就出来了。我已很久很久没有见过大雁群了。上一次见,应是我离开老家,来西安的最后一个雁南飞的秋天。那个时候,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在老家爷爷那里,每年都会在村头的麦田里看到南飞的大雁(北归我没有印象)。听到叫声后,就会看到大雁在天空变换位置,但总是‘人’字队行。我也总会像今天这样,看着雁群飞向远方。过程中总是担心会有那只雁掉队了,更害怕那一只掉下来了。因此,我小小的心,在雁群完整的飞过后,就会开心高兴。那是伴随我成长的美好记忆。 这样的场景,在城市的上空是永远都看不到的。因此,今天在异国它乡看到了更觉珍贵。真是‘三八线’之行,意外收获。 在这个参观区的西北角,一个很大的场地引起了我的注意。那里有一座高高的牌楼,上面一行汉字和韩文。汉字是‘在以北父祖’,两边放着很多大花篮。韩方导游说那是昨天,也就是中秋节这天,在韩国的朝鲜人,无法回到故乡祭拜先人,就集体来到离朝鲜最近的这里,看着朝鲜的方向祭拜。这里是政府专门开设的。这一天,好多人在这里哭拜,电视也会播放的,很感人的。 听她这么讲后,我一个人通过广场走向那个位置,看到周围有很多供品和鲜花。向北望去,清晰的看到了朝鲜那边没有树木,据说寸草也不长的山。当时在观景台望时,我还自作多情的感到朝方真是不会规划,浪费资源。而此时,站在这里再望,感觉就完全不同了。直观就是朝方将山头什么也不种植,让游子更能看清自己的故乡。
环境是能感染人的。我当时的感觉,好像光头山的那面,就是我的故乡一样,望着就是一往情深的。而且,联想起刚才飞过的大雁,是从北面的朝鲜飞过来的。它们是在北面过完了八月十五才向南飞的。想到这里,心里又凄淒然,泪水就又下来了。 正在我深情眺望,思绪万千的时候。一家三口,祖孙三代男性(照片中就是他们),来到了台子上。他们放好祭品,表情肃穆的开始祭拜。从老到小,依次磕头。老人的表情是悲痛的。仪式完后,看着他们祖孙三代在以身后的祭拜场景自拍。老人的儿子手臂长度不够,反复的调整着。我毛遂自荐为他们服务。老人因听不懂汉语和英语,与我发生了误会。老人家表情愤怒,大发雷霆。虽然,我也听不懂朝鲜话,但我从他的表情,推测老人当我是媒体人,是要曝光他们。我就笑着反复用汉语和英语说自己是中国人,是游客。他的儿子,也不停的给他解释,说的韩语中,我听懂了‘毛主席’三个字,帅气的青年‘毛主席’这,‘毛主席’那的给他老人讲。老人突然表情不自然的笑着说了句汉语‘我听不清,我听不清‘。这时候,我也笑了。 老人的儿子和我用英语交流了几句,得知,他们是从济州岛那边赶过来的,每年都会来。当他要解释他父亲刚才的态度时,我打断了他,并告诉他我理解的。他说父亲说的’我听不清‘是对我表示歉意的意思。还说老人当我是日本报人了。 我为他们拍下了以祭拜的场地做背景的合影。男子说他父亲一直都觉得这张合影很重要,画面里有朝鲜。在随后的时间里,我只要遇到老人,他都会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我听不清,我听不清‘。我就会真诚的笑着点头示意。 后来,又有更多的家庭来祭拜,远远还听到了哭声。导游说,因为昨天人太多,他们都是昨天没有挤到跟前的。 看着在韩国的朝鲜人,向着故乡的方向祭拜祖先的场景。让我觉得八月十五本是团圆的节日,因在韩国,体会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意义。 因而,2015年的中秋节,对我来说是难忘的一个八月十五。 2015-9-2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