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08章 智商被碾压了 (第2/3页)
淹一样,包拯气的一口气没导上来,差点晕过去,指着面前这四个老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一窝都是什么货色?加一块儿都快三百岁了,唐奕不理智,怎么你们几个也都跟着添乱呢? 这时,王德用出声了,依旧是面色凝重,依旧不紧不慢的整理着棋盘。 “希仁莫急,没你想像的那般紧迫。” 包拯更是无语,这可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和着你们都不急,就我急? 哀然,“事已至此,总不能眼看着大郎惹祸上身吧?” 见包拯急的面色通红,老将军淡淡地笑了,用玩味的目光看着包拯、唐介。 “大郎是不是惹祸上身等等再说,倒是你们二位......” “这个时候还敢往前凑?二位就不怕也惹祸上身吗?” 包拯无语地一翻白眼,“我一个老绝户,怕什么?” 老包只有一个儿子,五年前病亡未有子嗣。老包自己年近六十,估计是生不出来,包家的香火到他这就算是断了。 唐介则道:“只我家正平与大郎的关系就说不清道不明,要是真有牵连,也不差这一遭了。” “王公还是先说说,大郎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次却是弄的有些冒失了。” 王德用道:“这边无甚大事,希仁只说陛下是何反应便是。” “哦哦......”包拯这才想起,唐奕回来的时候,赵祯的那几道旨意还没下呢。 当下把赵祯的两道旨复述一遍,然后瞪眼看着王德用、范仲淹等人,且看众人如何反应。 ...... 可是...还反应? 这四个老头儿根本就没有反应。 王德用只是淡淡点头,然后继续收拾棋局。对于赵祯重用杨家,却提防王家的亲疏之别好像早有预料一般,一点多余的心思都没有。 至于范仲淹....则是连回应都欠奉。听完之后,除了心情更差,再无它情。 “都回去吧...”范仲淹长叹一声。“无甚大事,用不着急着。” “......” 老哥俩彻底懵圈了... 这已经是范仲淹和王德用第二次说——无甚大事了。 “到底怎么回事?” 唐介眉头已经拧成了一个川字,这里面有什么是他没看出来的? “难道希文就不怕陛下真动了杀心?” “哼....”范仲淹皮笑rou不笑的冷哼一声,极为不屑。“杀心?” “若是陛下真与大郎讲什么父子之情,那一怒之下砍了那个气死人的混球还有可能。” “可是...”范仲淹抬起头看着唐介。 “若真是公事公办,只论君臣互利...” “那大郎....” “想死都不容易!” “何解?”唐介越听越迷糊,一时没转过这个转儿来。 范仲淹看着包拯二人... 沉默良久... 突兀的冒出一句:“二位知道为什么这十几年间,老夫教他学问,教他知礼,教他做人!” “但是,却从来没教过他,不许发疯吗?” “呃...” 范仲淹这一句还真把老哥俩问住了。 细细回想,好想真是这么回事啊。自打唐奕出世,范仲淹这个老师就总是一副纵容之态。 大伙儿好像也都习惯了,从来没想过....一代名臣大儒范仲淹的门生,怎么会是个目无礼法,行事疯癫的疯子! “为何?” 范仲淹一字一顿道: “因为,那就是唐大郎的君臣之道!!!” “.....” 见二人一脸呆滞,范仲淹不仅傲然的扬起头颅,饶有几分得瑟! 这世间,又有几人能明白唐子浩的高明? 悠然道: “陛下猜忌大郎。” “可是....大郎又拿什么来让他猜忌呢?” “不是有...”包拯说到一半竟然怔住...说不下去了。 “对啊...”唐奕有什么可让赵祯猜忌的?很多事情,似是而非,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回事儿。 这时,只闻范仲淹悠然道: “唐奕功高震主...” “唐奕富可敌国...” “唐奕笼络将门!” “唐奕深得民心!!!” “这些看似给了官家足够的理由防着唐奕。” “可是...” “只要冷静下来仔细掂量...” “唐奕有什么啊?” “他评什么让人猜忌?” “他一无所有!!” “观澜?那是官家的观澜! “财富?他挣来的钱都花给大宋了!” “将门?就大宋这个政局,将门自己想反都没可能,何况是他?” “还是人心?” “唐奕树立起来的心人,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心...” “他是英雄不假,可他也是疯子!” “说白了,他可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可以是人人顶礼膜拜的英雄。可是...” “他不能是一位皇帝!” “百姓可以敬仰一位疯子,可是却不敢把身家性命交给一个疯子皇帝! “这就是人性。” “这就是唐子浩的君臣之道!!” 说到这里,范仲淹极为不屑的冷然一笑,“官家还说大郎不如郭子仪?不懂得合尘同光?” “哼!!” “他的道理比合尘同光高明得多!” “比郭子仪高明得多!” “他从十几年前进京开始,就想到了这一切!所以他疯!所以他狂!” “他越疯,就离那个受人猜忌的位置越来越远!” “他越疯,大宋就越安全!!他自己就越安全” ...... 包拯已经被范仲淹的气势所摄,虽有疑惑却是不那么确定了...“可是....” 怔怔出声道:“可是现在陛下已经起了猜忌...” 范仲淹听闻,更是不屑,不答反问:“此事一出,除了官家,谁相信唐子浩会反?” “这....” 包拯再一次怔住。 是啊,所谓灯下黑,老包此时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自己和唐介从来就是认理不认亲的人,他维护唐奕,可不是因为与唐奕私交如何,不正是因为料定唐奕不会反吗? 包括李秉承、李孝光,他们是赵祯的近侍,按理是应该站在官家的一面才对,可是...他们也出来帮唐奕,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 “这件事上....”范仲淹沉重的继续道:“感情用事,头脑不清的那个人不是大郎,恰恰相反...是官家。” “官家?” “对!官家!” “唐奕就像他的孩子,有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