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01章 底牌(二合一) (第1/2页)
贾昌朝有些颓然地出了汝南王府。2 做为赵允让的托孤重臣,做为那几个傻兄弟的掌舵人,老贾很明白,“一走了之”、“负气而走”,这显然不是他这个亚父应该干出来的事情。 可是,贾昌朝更清楚,在那几兄弟心中,他这个亚父已经失去了威严,更失去了信任。 在韩稚圭戾气冲天的挽天之策面前,赵宗实已经动了心,再不会多听他这个老人家多说一句了。 “对策?下一步?”贾昌朝不由冷笑。 韩琦不说就真当他贾昌朝猜不出来吗?能有什么对策?又能有什么下一步? 一个离开了中枢五六年之久的弃臣,他对局势能有什么了解?又有几分实力扭转乾坤?无非是在外面的时候得了什么奇遇,就不知天高地厚地以为乾坤在握罢了。 他是从西北那州归京而来的,那么,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西北无外乎“两患”可撼动大势,一曰,西夏边扰;一曰,魏王后人。 西夏现在正内战不断,自己都顾不过来自己,那就只剩下一个能让韩琦如此大胆的理由了。 ...... 话说回来,韩琦要真能劝动魏王一脉助之,有用吗? 有用。 那一脉在西北经营了七十多年,在军政两界可以说根深蒂固。若决心入京搅动风云,还真够赵祯喝一壶的。 韩琦打的好算盘,魏王一脉加汝南王府,其势必盛,很有得天之机。 可惜,韩琦百密一疏,那几个傻兄弟更是记吃不记打的蠢货。 老贾在京中与赵祯斗了十年,他明白自己的对手是谁了。 他斗的是赵祯吗?错!他斗的是唐子浩。 韩琦也好,赵宗实也罢,都把那个疯子漏掉了。 那个疯子,才是最可怕的。 诚如赵允让临行之前与唐奕当街对谈,那个疯子当着满街百姓说过的一句话: “他不想与任何人为敌,但前提是,别挡他的道!” 诚如那疯子还曾说过的一句话: 他之所以纵横无忌,凭的是......“对手不知道他的厉害。” 与唐奕斗了十年,老贾都不知道这个疯子到底有没有底限,到底有多厉害。 一个刚刚回京的韩琦就敢把他忘了?简直就是找死。 ...... 抬眼望天,贾子明长叹一声: “老爷王,老夫回天无力,您别怪我......” 说完,下意识地四下扫看,然后也不登车,就那么蹒跚而行,任由使役、车夫在身后跟着。 沿汴河大街,漫无目的的向前行去。 ...... —————— 事实证明,贾昌朝这几十年的官场没有白混,所料之事不说十之中十,也猜中了**。 与此同时,赵宗实捧着韩琦递过来的书信,双手都已经有些颤抖了。 神情更是由初接信封的疑惑,转而变成了震惊,到了最后,又化做无边狂喜。 “此事当真!?魏国公真愿助我!?” 韩琦微微一笑,“千真万确!” 赵宗实闻之,心思飞转,“他......他有何要求?” “只有一请,大事得成,望十三世子为其父正名!” “这有何难?”赵宗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这里边儿那点儿事,其实谁都知道。只是为一个逆臣平反,这对于赵宗实来说,简直就不算是条件。 魏国公是谁? 也是赵氏子孙,全名赵德锦,也就是魏王赵廷美的七儿子。 当年,太宗继承兄长帝位的法理依据是“金匮之盟”,也就是其为弑兄找的那个理由。 借生母杜太后的训示,意思就是大宋皇位不应父传子,而要兄传弟。 所以,太祖崩世,依金匮之盟顺理成章地就要传位于弟。可是这个“弟”接掌了皇位却又不想认账了,对弟的弟隐瞒了金匮之盟这回事儿。 后来,弟的弟,也就是赵廷美得知了此事。原来二哥传位三哥是因为这个,那三哥为啥不传给他这个四弟呢?心有不满,自要造反。 而他的这位三哥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二哥都死了,对四弟却手软了。 得知赵廷美要造反之后,很讲亲情地没下死手,而是把他赶到了西京。后来见四弟贼心不死,又削去了一切官职,一撸到底,从魏王贬成了县公。 这也就是廷美一脉一直在西北盘踞的原因。 老赵家的皇帝都是老好人,从太宗到真宗对那一脉还算厚道,虽无大赏,却也算是纵容了。到了赵祯这里,庆历封王还特意想起了那一家,恢复了赵廷美的王爵。 只不过,反过就是反过,直封魏王不可能了,改封“魏悼王”,一个“悼”字用的似是而非。 加之廷美七个儿子大多已离世,只余七子德锦在世,赵祯心一软,七个儿子都封了国公。 ...... 说心里话,大宋斩草不除根的毛病真的不是赵祯一个人的嗜好,这一家子为了名声,可以说是拿生命在演。 也不想想,有“金匮之盟”在前,那一脉能服气吗? 他们的老子赵廷美就是因为这个,才三十八岁就活活气死了,又在西北苦寒之地窝了七十多年...... 于赵祯这里,封王进爵自认做的仁至义尽,可是,于赵廷美的后人来说,却不见得领他这个情。 “魏悼王”! 这个“悼”字就是压在那一脉头的一座大山,不把这个“悼”字去掉,这一脉就永远都是赵氏叛民。 ...... 赵宗实简直高兴坏了,天可怜见,苍天庇佑。 激动莫名地惊叫出声:“有魏国公之助,西北诸路尽为我所用,加之......” “加之......” 加之什么?赵宗实还不傻,不能说。 而韩琦却是自信轻笑,“事到如今,世子还不能与琦坦诚相见啊......” “呃!”赵宗实一窘。“韩相公哪里话......” 韩琦也不与他磨叽,所幸一下都挑明了,今天不谈条件,可能以后都没机会了。 “世子......” “韩相您说!” “老夫与你分析分析吧。” “想破今日之局,唯破釜沉舟之计可为。这个咱们已经说过了,老夫就不多费唇舌了。” “之后呢,正如贾子明所言,世子与官家再无转圜余地,必是一场龙争虎斗。” “世子得了魏国公西北之助,又强拉一大批朝臣使吏同阵,看似大优,可是,世子别忘了......” “忘了什么?”赵宗实跟着韩琦的思路一路沉吟下来,见他顿住,急问出声。 “别忘了,最多三个月,狄青就要带着大军归京。” “到时候,谁胜谁败犹未可知。” “三个月!”韩琦伸出三个手指。“世子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这三个月,世子必要全力以赴,用出十二分力气与官家周旋。” “成王败寇,尽在这三个月!” “......” 赵宗实怔住了,三个月?这么快?这么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