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366章 幽襄子 (第3/3页)
有缘份,结果
“我们突然从赵新村离开,其实是被人逼迫的,中了那人的jianian计。我师傅本在棉国养伤,为了救我才惨遭毒手。索性,我就把前因后果都告诉你吧,但你得保证此事不传给其他人。”说罢,把房门关住,点了一张隔音符 戒色碗中的糯米丸子早就凉了,他听完已是冷汗淋漓。 “葛氏的孽徒张启山与荣家寨朋比为jianian,通同作恶!你的火离宗才刚刚建立,就把声势搞这么大,万一被先发制人怎么办?”戒色头顶冒汗,听完了经过,知道杀钟方的凶手张启山和荣家寨的事,担心害怕的同时,直觉骆离激进了。 “没有办法,必须得快;如果他们要来对付我,火离宗也起到了牵制作用。你放心,我有准备。张启山上次突然出现在合江,露了踪迹,他都不敢逗留。” 戒色并没放下心,把碗推开,站起来说道:“我能帮到你什么?” 骆离本想说不用他帮,但是想到齐梦秋都搞不下来的事情,永圆完成了。回忆起荣家寨外面的那一团浓得化不开的白雾,那里面全是怨魂枉鬼。 “有,你首先得养好身体呀,瞧你的身板跟四十岁的人差不多,哪像三十出头的年纪。不知道你们的解怨咒和渡化经作用如何?目前我最需要佛家的这两种经咒,当然要你这样有佛性和功德的僧人才有效。” 戒色抬脚往外走,“好,邪术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还是利用滥杀无辜的怨气来作恶,我知道怎么办。咱们先去上香,我再带两个师兄给你看看,他们受师傅圆寂之事的影响,开启了佛性。与我一样,都已退居内堂自修其身。” “那就太好了,骆离在此谢过。”刚才听戒色说现在的住持是戒拙,骆离一点印象也没有。看样子。戒色也不打算引他去见。试探着问道:“现在的住持是永圆方丈亲自指定的接班人?” “是的,师傅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培养的。戒拙是个能干人。” 这一句就够了,骆离不再追问。二人一路走进竹林小院,永圆的灵位摆在那里 骆离重新与戒色留下联系方式,办完所有的事情,谢绝了午饭,匆匆离开龙山寺。 “主人,有个老女人跟着我们。” “我知道,别管。” 有个五十多岁的女人盯着他,骆离往前走了十几分钟。那个女人还死死跟着。 “喻凡的妈?”山灵又问。 还用说嘛,肯定是,之前忘记打听了。没想到这个女人还没有死心,死死咬住龙山寺。就算永圆方丈做了一件大功德,仍没把她赐开。料想她肯定在上面有人,一寺主持作了这么大的贡献,都没让龙山寺洗脱嫌疑。 “主人,她一直跟着怎么办?我没办法起飞。” 骆离干脆掉转头,朝山上走去。 女人见他往回走。大吃一惊,本能地退缩了一下。很快,她仍是迎着骆离走下来。 骆离与她擦肩而过,感觉她很矛盾。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骆离走向龙山寺。 “或许我们误会了,她也只是下山。” “蠢!她就是喻凡的母亲,难道你没发觉母子俩的鼻子长得很像吗?” 山灵皱眉。最讨厌人家说他蠢了:“那她想跟着我们,遇见了咋又不说话。” “或许她也摸不准吧,又或许是怕我。不过与她儿子一样。习惯了偷偷摸摸做事。别说了,我等下绕到后面树阴下,你就干活。” 回到合江时,正赶上新收的弟子幽襄子做好午饭。 “宗主!”幽襄子似有千言万语,在家等了一天,见了却又不知说什么。棠秘子说的事情让他太震撼了,如果师傅能够知道师祖之死的原因,或许能坚持多活几年,不至于早早就去了。 骆离扶起他的手,“以后不用这些礼节,我不想再提醒一次。只要心里有宗派,表面功夫不用多做。” 老丑系着围腰,一身药气,从药房出来,对骆离说道:“唉,这些药材不行啊。除了十三娘拿过来的那些,其他的完全没有用处,全是种植的。今天晚上,秦恒是泡不了药汤了。” 山灵得到骆离的允许,突地窜了出来,笑道:“那你怎么要买,又白花钱了。” “还不是想试试,看看这些牛黄、枫斗石斛、血竭、鹿茸差不多十万块钱。我当初以为再怎么也有点药效,错了,是有点灵气。可是一制出来,药效是有,灵气却无,钱倒是小事,浪费我的精力和时间,这才是大事。” 老丑在不停埋怨,幽襄子盯着山灵百思不得其解。 骆离只得给他解释一翻,原来棠秘子并没有对他说山灵的事情。 老丑喊道:“宗主,药汤怎么办?秦恒泡了两天,筋骨韧性强了一分,那小子体质不错,吸收特别好,可不能断了。” “行,如果小本子明天回来,有她先代我主持大局,我回一趟陇族。” “小本子?宗主,如果你不知道人能不能回来,可以由我卜一卦。弟子其他不行,卜术还行。” 老丑和骆离都笑了,“行,你卜吧,卜完我们吃饭。” 幽襄子赶紧回到厨房,把手洗得一尘不染,坐在藤椅上掐指算起来。 半晌,他惊讶地抬起头,问道:“宗主,小本子是哪里的高人呀,应该和宗主十分亲近,弟子竟然卜不到;卜出来的都是生人到坊,明天有两位道友过来,一南一北。” 山灵像模像样地坐在他对面:“以后你和宗主呆久了,别人也卜不到你。” 幽襄子更是讶异了。 棠秘子肯定不会把骆离的身事告诉他,骆离也不会解释,最后老丑跟他说道:“你们宗主法力高强,磁场太大,所以他身边的人都会受影响,你卜不出来也正常,来吃饭吧。” 哦,幽襄子非常费解,却也接受了这个说法。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