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酒神 (壬) (第2/2页)
大江点了点头,要了一碗。在老头给他盛卤煮的功夫,余光瞥见他身边放了半瓶啤酒,但好象并不是五环,就问了句,“掌柜的,您再给我来瓶儿啤酒,您守在啤酒厂旁边,怎么不喝五环?” 那掌柜点点头,笑着说:“卤煮就啤酒,怎么吃怎么有。您是喜欢喝五环?” 大江点点头,却注意到掌柜的表情有点不对,好象有话堵在噪子眼儿的样子。那掌柜也是个憋不住话的人,左右看了看,见没有旁人,站起身凑到大江旁边,低声说到:“看来您是不知道,前些天,五环的储酒罐里现了具尸体,泡了半个多月,全长蛆了,太隔应,现在谁还敢喝?您还是换瓶燕京得了。”说着,从身边拽过一瓶燕京,递给大江。 大江心里话,看来刘厂长的担心正在慢慢变成现实。索性就在掌柜的旁边坐下,边吃边聊越来。 大江夸了两句这卤煮地道,料足味正,香而不腻,特别是沉在下面的冻豆腐,吸足了味道,别家没有,绝对是个创新。那掌柜哈哈笑了几声,拿出盘卤鸡爪,一定要大江尝尝。一边还告诉大江,这曾家卤煮到他这儿,已经是第六代了,北京城若论做卤煮的历史,怕是没哪个店早过曾家。 听曾老爷子这么一说,大江忽然觉得嘴里的大肠猛地多了一份历史的丰腴感,连四溢的汁水都满是苍桑。看来刚才随口的奉迎,也不完全是信口辞黄。即如此,大江索性顺杆儿往上爬。 “曾大厨,失敬失敬啊,没想到这胡同深处还有这前世的味道,那您这店不是比五环啤酒厂还早些?”
曾老爷子含笑点了点头,大蒲扇舞得呼呼作响。“您真是好眼光,整整比合而盛早十年。当年酒厂没成立时,这片是贫民窟,祖上开这小店也是勉强维持,顾客都是那些有上顿没下顿的穷苦人。这卤煮是怎么来的?最早还不是捡大户人家不稀罕吃的猪羊下水一锅炖了,是下九流的吃食,没想着能一代一代传下来。” 话说到这里,曾老爷子的笑容渐渐隐去,多了些伤感的神色,他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当年大杨,二杨建厂,花光了积累,还借了很多外债,厂子建成,这广安门外的老住户都念着他俩的好,最苦的时候,救了很多人啊。我们家这买卖,也是托他的福,周围的老住户有工上,往来的客商又多,生意才有的做。”见曾老爷子聊上了正题,趁他点烟的时候,大江又插了一句。 “曾老爷子,我听厂里的人说,周围的住户为了祭拜大杨二杨,逢年过节还有个门口摆瓶酒的习惯?” “您贵姓啊?不是厂里人吧?知道得还不少啊。”曾老爷子斜眼看着大江,有点惊讶。 “嗨,我是跟厂子有点儿业务上的合作,平时也喜欢些野史典故,早上和传达室的何大爷闲聊,他说起了那么几句。”大江忙着解释,生怕被曾老爷子识出了身份,断了话头儿。 曾老爷子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又转回了刚才的话题。 “其实说起来,也不算是祭拜大杨二杨,而是消灾避邪的法子。大概七十年代初的时候,我们这片儿居民区,生了很奇怪的事儿。最开始是合作社里半夜总丢些白酒,啤酒。门锁的好好的,窗户也反锁着,但还是会丢。那年月酒贵,大家也都是逢年过节喝点儿,合作社里的存酒并不多,一来二去,酒都给偷光了,也不知道谁干的。” “后来,合作社里没酒了,食堂饭铺的酒就开始丢,然后是居民家里,你藏得再好,酒也会不翼而飞。等啤酒厂恢复了生产,仓库里能酒照样丢。可一样没人见过偷酒贼。再后来不知是谁说的,是大家过节不敬酒神,而大杨二杨酿酒有功,却被冤死,酒神震怒,才收了大家的酒。要想避开这邪气,过节时门口窗台上摆瓶酒,祭拜下酒神,自然会一年平安。” 看曾老爷子说得头头是道,大江不禁摇头,“酒神?大爷,要真有酒神也早有了,怎么会单单七十年代后才有丢酒的事儿?你还不会真信了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