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劝降 (第2/2页)
的极为坚固。开闭一次城门,总需要一会儿功夫,那些党项人的骑兵就在不远处虎视眈眈。孔杨也没有把握确保李继迁是不是骗城来的。 “咱们不是说等谢相公来吗?现在李继迁来了算什么意思?那是开门还是不开呢?”孔杨喃喃的说道,军国大事,在这些平日里只顾着一家几口人吃饭的老百姓看来,多少还是有些艰辛。而且庙堂之上,国家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并非是他们能完全理解的。老百姓求的是三餐一暖,片瓦遮头,这就足够了。到了李继迁亲自来谈的时候,反而乱了阵脚。 “从城上吊个绳子,把我吊下去!”鲜无通想了想说道。 孔杨急忙劝阻道:“下去毕竟是有风险的,我去好了!” “别!”鲜无通伸手拦住孔杨:“说到底我也是党项人,李继迁这个人名声是极好的。在族内也称得上是名噪一时的年轻豪杰。我去跟他谈谈,看看他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总好过你下去的好!” “那你小心!”孔杨觉得鲜无通说得也很有道理,便吩咐民兵准备绳索将鲜无通吊下去。 李继迁的耐心倒是好得很,他也不再言语,就提着长矛坐在马背上,等着城头众人商议。大地苍茫,阳光明媚,长矛笔直,健儿雄姿……一人一骑在城下,却是气势非凡,让人看到了暗暗心折。尤其像李继迁这样的人,城头上的老百姓都知道,要是真的调来床子弩、强弓硬弩、再开城冲出去一队骑兵,决计能在三里外的大队人马赶到之前杀死李继迁,但是人家好整以暇的骑马在那儿溜达,浑然不在意,光是这份胆略,就已经让人佩服了。 “李老弟,你且等等,我这就下来!”鲜无通试了试身上的绳索是不是够结实,给城头上的士兵交代几句,便双手抓着绳索,顺着城墙缓缓的吊了下来。城头的民兵严阵以待,一张张长弓拉起,瞄准着下边的李继迁,要是他有何异动,定要将他万箭穿心。
鲜无通落到地上,解开身上的绳索,大踏步朝李继迁走了过去。李继迁急忙翻身下马,将长矛倒插在地上,弓箭都放在马背上,披风一甩,迎面走了几步,两人互相施礼。李继迁这时已经不再说汉话:“敢问兄长大名!” 鲜无通笑道:“我只是固州城一个卖皮毛猎物的,贱名鲜无通。以前是卑喇氏的,后来家中到处流浪,到了我这一代,也说不清是属于那个氏族了。” 李继迁笑呵呵的说道:“英雄不问出身。咱们党项人在西北跟宋军作战许久,也没有攻下一城一池在手。老兄只不过是一天功夫,就发动固州人,将宋军的这座城池拿了下来。假以时日,鲜无通的大名必然在党项族内威名赫赫。” “别调侃我了!”鲜无通明知道对面就是率众造反的李继迁,身后还有数千雄兵,但是他也颇沉得住气,不卑不亢。自己走了两步,挑了块平坦的地上席地而坐。李继迁微笑着走到他身边,跟着坐了下来。两人相视一笑! “其实……”鲜无通有些支吾。 李继迁淡淡的说道:“党项人就是一家人,咱们不说氏族,不说辈分。你年长我年幼,鲜无通大哥就像刚才那样叫我一声李老弟就行。” 这句话无形中又拉近了两人的距离,鲜无通缓缓的说道:“好,李老弟,咱们党项人讲究个痛快豪爽,你这次来固州到底是为什么?” 李继迁正色道:“实不相瞒。固州城虽然小,但是它的位置处在宋国、辽国边境之地,也是怀州军队支援灵州夏州的必经之路。宋军的粮草必过固州。既然固州已经被咱们党项人拿下,小弟还请大哥将固州让出。” “你要来守固州?”鲜无通诧异的问道。 “不!”李继迁声音渐渐悠长了起来:“想我党项人当年跟吐蕃作战,九死一生。非是战不过他们吐蕃人,而是那儿的雪原高地,不值得党项人去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来到中原正值唐朝。党项人为唐朝立下大功,唐朝皇帝将西北赐予咱们党项人。这便是咱们的地方,是咱们党项人的热血男儿用生命换来的土地。为什么宋朝皇帝一句话就要咱们献土?我们党项人其实是一家人。我们应该穿皮毛,恢复自己的姓氏,创造自己的文字,建立自己的国家。这是我的理想,也应该是每一个党项人的梦想……” 鲜无通不得不说,李继迁的这番话的确很有感染力,他的心中隐约觉得,似乎就是这么个理儿……只听李继迁继续说道:“固州,我们不可能永远守住。这里离辽国和怀州都太近。只要宋人或者契丹人想要夺去,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辎重跟他们去拼!” “那你要固州何用?”鲜无通有些迷茫。 李继迁微微一笑:“鲜大哥,实话实说。这座城事关重大,城内有党项人也有汉人。我自问不能统治那些汉人。我是意思是,这城,我暂时替你们守着。然后,把固州送给辽国的楚王、耶律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