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八章 时光 (第1/2页)
原来与毛安之对峙的毛当、毛盛、王显三人忧心淮南战局,只怕再拖下去时局会越发不利,决定冒险强攻。于是两万大军分作三路,寻一个天色阴暗之日,突然向毛安之大寨发动了奇袭。 毛当三人只道这是一场硬仗,一个个都卯足了劲,没料到轻轻松松便突入晋军寨中,一阵纵火砍杀,晋军居然毫无抵抗,就此不战而溃! 嗟乎!毛安之所部人数两倍于敌,可惜绝少百战精兵,皆自承平已久的江东各地七拼八凑而来,本就疏于战阵,加上主帅无能,闻听秦军杀来第一个反应居然是抢马逃命,于是这外强中干的四万大军瞬间崩溃,逃了个一干二净。 亏得征虏将军谢石闻讯弃船而来,收拢两万多溃兵,硬生生稳住了形势。毛当三人试探着进攻了两回,因着谢石用兵不差,秦军两战皆未占到什么便宜,只好退回本寨,复又对峙起来。 谢石不敢怠慢,赶忙派信使快马前去知会谢玄,请他等前来支援。 谢玄气得大骂毛安之无用,没奈何,只好舍弃了进取彭城之心,留戴逯镇守淮阴,自率新军、并段随之骁骑军,一起南下回援堂邑。 。。。。。。 五月二十五,谢玄、段随兵抵堂邑,却见此地风平浪静,哪里有一丝烽火遍地的景象? 正疑惑间,一队快马疾驰而来,正是谢石派来的使者。谢玄与段随这才得知,毛当三人听闻彭超、俱难全军覆没,大惊失色之下,不敢再在淮南逗留,连夜开了寨门往西北逃窜而去,又寻渡口悄悄渡过淮水,折回彭城去了。谢石追之不及,徒呼奈何。 谢玄苦笑一声,说道:“堂邑无虞。。。只是如此一来,彭城怕是夺不回来咯。” 段随爽朗一笑,说道:“幼度无需自责。此次淮南捷报频传,秦国东路之军全军覆没,已是了不得的战果。眼下盱眙、淮阴光复,淮南之地再无秦军一兵一卒,此皆幼度指挥得当,用兵如神的结果啊!” 谢玄“扑哧”笑了起来,说道:“从石,几时变得这般会奉承人?” 。。。。。。 晋国太元四年(秦国建元十五年)五月底,秦晋东路之争画上了句号。秦军来势汹汹,一度把战火烧到淮南纵深之处,最后却落得个大败亏输,好在毛当、毛盛、王显三人击溃了毛安之所部,又退保彭城不失,算是扳回来一点颜面。 消息传到长安,苻坚勃然大怒,下令将彭超打入囚车下廷尉候审,结果彭超羞愤难当,当夜畏罪自杀;俱难则被废黜官职,削为平民。 毛当以堂邑之功任平南将军,加徐州刺史,镇守彭城;毛盛升平东将军,加兖州刺史,镇守胡陆(今山东济宁市鱼台县东南);王显则迁平吴校尉,加扬州刺史,镇守下邳。 秦国此次东路攻晋之战,前后投入不下十万之众,结果除了毛当麾下的两万人马,其余八万精兵竟是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此一役后,秦国关东的青、冀、洛、兖四州兵力几乎为之一空,不得已从别处调兵前来镇守,显得捉襟见肘。如今这秦国东路,虽说据着淮水以北,不过是固城与晋国对峙罢了,再不复当初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 。。。。。。 半月间,以新军为主的晋军四战四胜,杀得秦军片甲不留,复夺淮南之地。消息传回建康,举国振奋,对谢玄及新军可谓不吝赞美之词。 皇帝司马曜当即下旨嘉奖: 谢玄进号冠军将军,封东兴县侯,加徐兖两州刺史。以江东空虚,令谢玄领新军改镇京口,新军遂称北府兵。鉴于强秦威压日盛,又以江东兵马羸弱,遂大增北府兵建制,达五万之众。北府兵建制骤然扩大一倍,这招兵、练兵的事儿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总该一招一式、循序渐进方为正理。 北府兵中,刘牢之以诛杀邵保之功封鹰扬将军,加广陵相;孙无终封伏波将军;诸葛侃封凌江将军;田洛封讨寇将军;何谦封讨逆将军;高衡为辅义都尉;刘轨为辅正都尉。其余人人皆有封赏,譬如李都得授单父令,刘斌则为盐渎令。 骁骑军同样立下大功,段随升第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