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刘斌 (第2/2页)
面来了几千官兵,瞧着气势汹汹!” “官兵?”李都一愣。 “正是官兵,打的是毛字旗号!”那报信之人答道。 “毛字旗号?莫不是淮阴毛内史到了?”大伙儿面面相觑,一起看向刘斌。刘斌摊开双手苦笑道:“我亦不知发生了何事,实不相瞒,我可没本事请得动毛内史亲至。” 谢玄点了点头,说道:“无妨!大伙儿且出去瞧瞧。” 。。。。。。 坞堡之外,旌旗招展,两千淮阴兵刀枪如林;“毛”字大旗之下,一骑突在最前,正是高密内史毛藻之亲率大军浩荡而来。然而堡门下的三百骁骑军仿佛三百头猛虎,人数虽少,气势却犹胜一筹,跃马横刀,生生把远道而来的两千淮阴兵“拦”在了百丈之外,逡巡不前。 原来刘斌带来的人里不少是毛藻之的部众,有人长了个心眼,眼见骁骑军源源不断出现,当即偷偷潜出人群,抢过队中为数不多的马匹,一路疾奔赶回淮阴报信去了。 毛藻之听说李都竟然“勾结”秦军,当真是又惊又怒;定下心来仔细一问,说是来了不过三百骑左右,还住进了李都坞堡之中,他心中一动,蓦然生起了强烈的功名之心。 秦军肆虐江淮,百姓恨之入骨,可谁也拿他等没法子,不消说,此时若是有人能够站起来,狠狠教训秦军一番,必将赢得极高的名望。毛藻之寻思:自己治下两千淮阴兵战力尚可,对付三百秦军想必问题不大。平日里这些胡骑来去无踪,步兵无可追寻,只好作罢。这次可谓天赐良机,居然有三百骑就在左近的淮浦,正所谓瓮中捉鳖耳,焉能放过? 毛藻之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功成名就后的一幕幕场景:江淮百姓交口称颂;流民四方来投;大小流民帅纳头而拜;朝廷高官厚禄接踵而来,甚而毛家也一步步走向了门阀之路。。。一念至此,毛藻之心头有如火烧,再也按捺不住,当即点齐淮阴城里的两千郡兵,出城往东北急奔,直扑淮浦。 两处离得极近,不过三十里路程,毛藻之与两千淮阴兵很快到达李都坞堡之下,果然正有三百胡骑枕戈以待。毛藻之既喜且惊,喜的是胡骑并未离去,此番大事谐矣;惊的是敌军看来好生精锐,虽只三百骑却是杀气熏天,只怕今日即便能啃下对手,少不得也要崩掉几颗大牙! 毛藻之不敢仓促进攻,于是排兵布阵,欲徐徐图之,两下里便这么对上了。 这时候先是刘斌带来的人马迎了过来,七嘴八舌向毛藻之报告此间之事;继而谢玄、刘牢之、段隆、李都、刘斌等一起赶了过来,自然又是一番口舌。 毛藻之起先还有些将信将疑,后来见谢玄气度不凡,便已信了六七分;待段隆取过骁骑军信符,说是骁骑军奉大司马令移驻彭城,此三百骑为先锋云云,毛藻之顿时明白自己摆了个大乌龙,不由得面红耳赤。 谢玄何等聪慧之人?察颜观色之下,当即朗声道:“此事却是骁骑军的不对,既未行文通告沿途郡县,又不曾打起军中旗号,焉能不起误会?倒是毛内史赤胆忠心,为黎民社稷计,须臾间便赶到了此处!其忠其勇,谢玄佩服!” 一番话果然让毛藻之大为开怀,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淮浦为淮阴下县,藻之职责所在,焉敢不来?举手之劳,何敢当谢公子如此谬赞?哈哈哈哈。。。” 话音刚落,西南方向有人纵马而来,烟尘滚滚,马蹄声急切至极。马上骑士不待跑近,已是高声大喊:“秦骑进袭睢陵,又绕城往东南而来。据沿路驿站观察所报,其行进方向正是淮阴城,眼下离淮阴城只在三十里开外!” “啊?”“什么?”“竟有此事?”场中一片哗然。 大伙儿面面相觑,再也想不到秦军胆大妄为至斯,兵锋竟然直指地处江淮中心的淮阴城! 李都更是郁闷:昨日到今日不过短短时间,我是先悲后喜,再悲再喜。。。本指望到此为止,不想这会儿又要悲了。老天爷,再这般一惊一咋下去,小人可真要受不了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