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朕给你的,不会拿回去 (第2/3页)
。 这样的皇帝,他眼底里容不下谋逆。 长安城内,长孙无忌低声道:“嗯,往后谁也不要再提了。” 府中一群随从点头不再言语。 高陵县,李承乾听着事情的结果,久久没有回神。 最后赵节讲完了对齐王李佑的处置,庶人,国除,赐死。 李承乾低声道:“父皇见过李佑吗?” 赵节回道:“从回到长安便一直囚于太极殿内,陛下没有见过他,也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话。” “孤知道了。” 赵节见到太子的神情,会意离开。 不多时,于志宁快步走来,“陛下有旨,让殿下回东宫协理朝政。” 李承乾长出一口气,站起身道:“收拾一番回去吧。” 于志宁注意到太子殿下没穿鞋子走在地上还浑然不知,皱眉道:“殿下,鞋子。” “嗯……” 李承乾这才注意到自己没有穿鞋,慌忙穿上。 于志宁观察着殿下的神情,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担忧,低声道:“殿下,被齐王害死的人,他们都是好人。” “仲谧先生所言,孤一定谨记,孤不会是李佑。” 于志宁点头道:“殿下回宫之后,应当严于律己。” 齐王之乱结束了,刘兰,燕弘亮,许绚会等人与齐王一起谋逆,皆被腰斩处死。 与此同时,在大理寺彻查下,许多有干系的人也被一起处置。 皇帝要回长安城了,张阳站在村口送别。 李世民道:“朕知道,你有你自己的主张和底线,朕不希望朕的孩子们,往后再有这样的事。” 张阳又道:“陛下放心,都这么多年,您最了解我,我对权柄向来嗤之以鼻,您若还不放心,大可以将我的一身权力全部拿走,我也不想当这尚书左丞。” 李世民冷哼道:“朕给你的,哪有拿回去的。” 看来辞官是想都不要想了。 又回想起了当初长孙无忌的话语,“你我皆是最有权势的外戚,以前陛下有很多的麻烦,现在陛下盯着的便是你我。” 张阳心中始终带着警惕,还是一脸微笑地送别皇帝。 李世民坐上了回长安城的马车。 等马车越走越远了,张阳使劲揉了揉自己的脸,“再这么下去,我的精神状况会越来越危险。” 小清清与小心安,要与他们的魏王舅舅一起去钓鱼。 张阳揣着手走回村子里,临近除夕,村子里很热闹,每年的除夕照例都有除夕宴。 自骊山建设以来,这已成了不变的规矩。 忙碌了一年的村民有了自己的收获。 媳妇是关中最富有的人,每年除夕都会花大手笔在村子里摆宴。 这是关中各县都羡慕的事。 一直以来陛下让宗室与各县都节俭。 不过骊山本来就很有钱,也仅限于骊山一地,皇帝也不计较这种事了。 铁路的铺设很顺利,冬季停工了三个月,等到来年二月才开工。 就算是不干活,骊山依旧会养着铁路沿线的民夫以及他们的家庭,在休假期间的食宿都是免费的。 用骊山的账来说,付出的这点银钱要挣回来很容易,尤其是铁路与技术院校建设好之后,这些成本都可以成倍地收回来。 岑文本又一次来到了骊山,这一次他是来买烟花的。 张阳接过他递来的一个包裹,仔细数着其中的银钱。 “这里是十贯钱,要一百个烟花。” 现在骊山要造烟花更方便了,用车间的废料就可以。 若皇帝知道他买的骊山烟花是用车间不要的边角料作为原料,会作何感想。 张阳将包袱递给一旁的女儿。 这个包袱对小清清来说还是过于沉重了,她将包袱挂在了熊大的脖子上。 张阳让人从库房中拿出一车烟花。 双方交接完成,岑文本又道:“这些天朝中一直记挂着骊山正在建设的技术院校,房间也在盼望着这个可以早点落成,县侯之前说过是在夏季完工的。” “嗯,我确实说过。” “能否快一些,来年入夏之前?” 张阳笑道:“本钱是我出的,怎么朝中比我还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