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六十章 谁才是真理 (第1/3页)
红烧帮的办事效率一如既往地高,很快查到了诋毁骊山学的人是谁。 本来不过是一个公主写的文章而已,想让陛下得知她的学习成果。 有人推波助澜,想将这件事闹大。 经过两的调查,就查到了最先在崇德坊念了这篇文章的是个叫做孙礼的人。 次日,这个孙礼不知道以什么原因就辞去了弘文馆主事一职。 以现在骊山的势力,想要处理一两个人很简单。 有些话,有些事不用多,在长安城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就会抢着将事情办好。 张阳打算等媳妇将孩子生下来,再将精力放在铁路上,就剩下这半月了。 自从来了骊山,全村上下的孩子都是两位婶婶帮忙接生的。 关中八月就要入秋,骊山上弟弟meimei都聚在门前,等着孩子出生。 屋内,两位婶婶相继进出忙碌着。 张阳站在屋外皱眉等着,再看一旁的李渊,神色也很紧张。 孙神医倒是镇定许多,他就坐在华清池边,如有情况不对,他会第一时间出手帮忙。 屋内传来了惊呼声,众饶心都被揪了起来。 又等了半个时辰,屋内终于传来了孩子的啼哭声,婶婶快步走出来,“县侯,又是个侯爷。” “玥儿还好吗?” “母子平安,很顺利。” 张阳这才快步走入屋内,见到了抱着孩子的李玥。 “又是个儿子,还以为能再有个女儿给清清作伴。” 李玥看着儿子用力的鼻息,低声道:“给他取个名字。” 张阳颔首道:“家里的老三,就叫张三。” 言罢,就注意到了媳妇不悦的名字。 张阳清了清嗓子道:“简单好记,多好的名字。” “不行!换一个。” “出生在正入秋的时节,现在是处暑的最后几,马上就是秋分了,就叫他张三秋。” 李玥气馁道:“怎么听着像是某个道士的称呼。” 见夫君还很满意,李玥无奈道:“三秋?” 不多时孙思邈与李渊也一起走入屋郑 李渊抱了抱这个刚出生的婴儿,试了试分量笑道:“多么壮实的孩子,我们骊山的孩子都这般健壮。”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李渊也将自己当作了骊山人。 孙思邈诊脉良久,抚须道:“公主殿下此次生产气血亏损有些大了。” 他从自己的药箱几个布包,每拿出一个他都仔细闻了闻,确认了是哪一包之后,便放在桌案上,叮嘱道:“这五日内不能服药,乃五日之后,公主殿下的气色有所好转,再服用此药补充气血。” 王婶记下孙神医的话语。 张阳送着孙神医走出屋,一直走到山腰处。 脚步停下孙思邈又道:“县侯,袁道长近日参悟颇多。” “对,他现在还在闭关。” 孙思邈抚须道:“老夫近日专研人体,也看过县侯的人体剖析图,老道愿将酒精推广出去首先是军郑” 张阳拱手道:“孙神医深明大义。” 孙思邈又道:“医术一道很难,你若有医术能够惠及世人,贫道替下人谢过。” “只要道长所需,在下定全力相助。” 孙思邈的神色带着笑容,扶着花白的胡须笑道:“早年前,公主殿下先气血亏损,是你一手调养的,食补方面贫道也有所涉猎,不过还有些不确定,若县侯能够补正,那就更好了。” “在下得空会将食补相关写好。” “嗯。” 孙思邈点着头离开。 骊山又多了孩子,骊山的村民纷纷拿出自己孩子的旧衣服相送,一时间山上堆满了各类衣服。 都是刚出生不久婴儿要穿的衣服。 公主殿下与县侯是骊山最尊贵的两位,受所有骊山乡民的敬重。 有了公主殿下与骊山县侯,这里才能富裕。 而且公主殿下与县侯从来不会干预村民的生活。 与其他地方的权贵相比,当真是如仙人一般,给世人送去财富也温饱。 以前的骊山很贫苦,家家户户的衣服都攒起来,孩子长大之后衣服留下来,给邻家孩子穿。 就这样大孩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