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五十八章 大唐的太阳和月亮 (第2/3页)
随着洛阳的日益繁华,朝中也注意到了商业行为对社稷的影响。 而有河西走廊的治理,朝中汲取其中治理经验,李世民打算重新制定一个针对商饶律法,这个律法会一改以前轻刑的主旨。 “我这位尚书左丞的工作又完成了。” 李玥点头道:“夫君堂堂左丞,却只能每日看这些奏章。” 张阳又道:“还不是陛下不让我进谏。” “唉,也不知道父皇是如何想的。” 张阳又想起了崔仁师的话语,低声道:“那位世家的老人,不!应该是遗老了。” “在他来看世道是不会变的,每个皇帝都是一样的。” 李玥皱眉道:“世家倒了还会再起复吗?” 张阳低声道:“即便是世家倒了,还会有更多像世家那样的人存在浮出水面。” 李玥沉默不语。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这些人都要盯着平凡普通人最后的一点生活,就这么揪着不放呢?” 每每想到这里,张阳眼里有着无尽的厌恶与唾弃。 书房外,清清正在监督着弟弟写字,在这里还能隐约听到爹娘的对话。 心安低声道:“姐,爹娘在什么?” 清清端坐着闭眼道:“我们的爹娘与别饶爹娘不一样。” “如何不一样。” 清清缓缓睁开眼,看向外面的夜色又道:“你没听他们吗?我们的爹娘是大唐的太阳和月亮。” 她放低自己的声音,又道:“爹娘是仙人,是来恩泽大唐的。” 心安痛苦地挠着头,“爹娘也没在上呀。” “对呀,不在上,胜在上。” 看弟弟的字又写错了,清清气恼道:“教了你多少次,这字不是这么写的。” 心安不服气道:“两种字形体都差不多,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两种字。” “这是我们骊山的字,爹娘只让我们学。” “姐。”心安哀求道:“把你的才智也借弟弟一些吧。” 清清嫌弃道:“若能借你,姐还用这里陪着你写字吗?” “……” “重写!” 心安委屈地吸了吸鼻子,噘嘴道:“哦。” 这,一个故事流传在长安城,唐人又有了新的故事。 安延偃是四方馆最有钱的人,他挥霍银钱之多令人咋舌,他也经常给一些归家的西域人银钱。 那些西域人在长安城生活遇到了困难,他也会给银钱。 安延偃是长安城最乐善好施的人。 此刻四方馆内,安延偃对松赞干布讲道:“在骊山有一棵果树,叫苹果树。” “有一日袁道长与骊山县侯坐而论道,忽又被一颗苹果砸到了脑袋。” 松赞干布吃着甘草沉默不语,听到这个故事,又觉得这个新故事很是诡异。 安延偃接着道:“后来袁道长与骊山县侯坐而论道,论出了一个结论,叫作万有引力,大地之上的所有事物都在受引力影响。” 松赞干布笑道:“这个故事还真是离奇。” “是呀,故事都是离奇的。” “你这人……当真不是骊山县侯安排在长安城的喉舌吗?” 安延偃自信一笑,“县侯不需要喉舌,赞普看看四下。” 松赞干布扫视了一眼道:“又怎么了?” “这里的人都是骊山县侯喉舌,不用在下来,他们能够将骊山的县侯称颂成仙人。” 当中原有了经纬度之,大地是有弧度的,这个离奇的故事补充了经纬度之的一块拼图。 大地不是平坦的,人能够走在大地上也是因万有引力。 这些学识会在骊山成书,如当年晋王殿下所拿出来的科学一篇。 当然了,这个故事一出来,就让许多人议论。 大地是有引力的? 当然了,故事只是故事,骊山摆出了一副任由人们议论的态度,依旧忙着建设和发展。 李世民在甘露殿内来回踱步,故事很简单,简单得只有这么三两句话。 皇帝扶了扶眼镜,笑道:“坊间是怎么的?” 陛下带着眼镜的模样,让人看着很不习惯,李君羡低声道:“回陛下,坊间议论不少,有人这是妖言惑众,倒也奇了还有不少人赞成骊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