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二十九章 前途?前途! (第3/3页)
br> 许敬宗拱手道:“大素兄弟多虑了。” “这样就好。” 张大素负手带着与往日一样的笑容。 许敬宗正要喝茶水,见张大安从眼前走过,以为他也有话要就放下茶碗。 只见张大安脚步稍停片刻,又是快步离开了礼部。 三人都走了,许敬宗心头大定,终于可以踏实喝一口茶。 刚拿起茶碗,就见一个身影跑到眼前,许敬宗咋舌沉着脸想骂人,一碗茶拿起又放下。 好几次了,反正就是一口也没喝到。 狄仁杰好奇道:“许尚书在看什么书?” 许敬宗没好气道:“道经。” “咦?许尚书也看这等书吗?” “怎么了?” 狄仁杰从一旁的书架拿下一卷书,又道:“子不喜道经,觉得这卷书更适合许尚书。” “嗯,难?” “这是韩非子的名篇难,子更喜这卷书上的种种法。” “你的见解。” 狄仁杰来回踱步又道:“子以为法出即有所依,家国是否动乱往往与律法相关,如果明确的律法,则社稷稳定,而不是所谓的人情权势就可以遮掩过去的。” 许敬宗皱眉看着这个子,总觉得这孩子若是带不好,他将来会倒大霉。 年纪何来如此心性,难不成当初的大理寺歹人与他了什么? 长安城的种种事,近来变故对这个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许敬宗更希望他能够安安稳稳地过完一生,入仕做个不入流的官是最好的。 可恰恰相反,他的这番想法让许敬宗心中不安。 以前觉得这孩子前途不可限量,如今一看他是前途未卜。 “许尚书,你怎么不话了?” “仁杰!” “嗯,子在。” 许敬宗终于是拿起了茶碗,又道:“你该去读书了。” 闻言,他看了看外面的日,急急忙忙收拾了一番,忙道:“子忘了时辰了,这就去。” 终于,这个克星也离开了。 许敬宗总算觉得可以好好喝一口茶,再次拿起茶碗,还看了看四周,这可是今年难得的新茶,花了不少银钱买了一两茶叶。 见四周没人靠近,他一脸享受地饮下一口,却不料茶水入口已凉了,没了滋味。 “唉……” 礼部内,只有许敬宗的一声长叹。 科举还未揭榜,长安城内已经有不少官吏在一个个科举士子间走动。 已有消息传出来,进士及第的名册也可以猜个七七八八。 袁公瑜就是先一步收到消息的人,他面前站着李义府,敬仰之余又是行礼,笑道:“在下见过李少卿。” 李义府递给他一册文书,声道:“恭贺公瑜兄,往后你就是礼部的散郎。” 虽文散郎的官阶不高,可胜在礼部立功许多,加上陛下的倚重将来一定能够再次升迁。 袁公瑜毫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又道:“许尚书好眼光。” 李义府皱眉道:“记得当初你是与许圉师一起入弘文馆等册造案?” “许圉师?李少卿寻他做什么?莫非……” 李义府笑道:“许尚书也看上他了。” 袁公瑜的笑容一僵,嘴角又是一抽,又道:“李少卿,下官与那许圉师有过交谈,此人学识浅薄此次科举不定还未能及第。” “无妨,许尚书已过问岑文本,他在及第名册中,比你还高上不少。” “什么?” 袁公瑜对此很是讶异,暗道这该如何是好。 …… 骊山,张阳眼前放着三碗泥土。 清清双手耷拉着,下巴放在桌案上,看着眼前三碗土还仔细闻了闻。 她好奇问道:“爹爹要这些土做什么?” 张阳耐心解释道:“这碗黑土是从辽东来的,这种黑土很是肥沃,用来种粮食作物是最好的,只不过辽东气候寒冷,有着肥沃的土地,适合耕种的时节却很短暂。” 清清看向另一碗,声道:“这个呢?” “这碗土是长江以南的黄壤,这种土壤易吸收水分,所以黄壤适合种植棉花,麦,或者谷物豆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