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八章 新罗使者 (第1/2页)
清清在外面站了片刻就觉得脸颊痛得受不了,她搓着脸走回屋内,“爹爹是如何在这气下,还能劳作的?” 李玥坐在纺车边手脚也在忙碌,孩子的个子都在长,去年的衣服还尽量往宽大去做。 可是到了今年还是穿不下了。 “你去看着弟弟” “哦。”清清不情愿地应了声。 心安总是喜欢拿起一样东西就往嘴里送,两岁大的弟弟还在牙牙学语的年纪。 清清也懒得照顾,就将他交给了熊大,而后她去找兕子姨玩去了。 熊大叼着心安的衣领,将他放入摇篮中,而后伏在摇篮边打着哈欠。 心安不喜欢睡在摇篮中,他用自己的莲藕般的手脚吃力爬出摇篮,又落在了熊大身上。 干脆睡在了熊大的背上。 张阳规划在这片坑洼地上多建两间屋子,孩子长大了就要有她自己的房间,总不能整和武,慧睡在一起,要不她就是和两位婶婶睡在一起。 这孩子不能太依赖大人,别人家的孩子的房子可能就是一间。 骊山的土地够用,张阳打算给女儿建一个宅院。 将土挖出来翻了一遍之后,接下来就要夯实了。 张阳拿下斗笠,抬头看了看这漫的乌云,接下来的地基工作还要等气晴朗后,将地面嗮几才能动工。 王婶带着武和李丽质回来,她们今去长安城附近的村县做调查,选了几个人口较多的村县,为往后的劳务分发做准备。 李玥带着三个弟子在藏书阁内,开始规划接下来的事宜。 生活总是带着一些忙碌,张阳泡了一杯热茶,享受着自己提前到来的退休生活。 张阳打开一张地图,打算等以后家业稳定了,交给孩子打理,以后有空出去走走,可以去海边,也可以去戈壁。 又或者是去江南看看。 朝中休沐还没结束,朝中也还没正式开朝。 皇帝又去了一趟泰山,有人皇帝这一次肯定会去泰山封禅的。 但长安城到了二月,皇帝去泰山一个月就回来了。 这一次皇帝只是在泰山附近看了看,住了三两日之后,便回了长安城。 令人失望的是这一次皇帝依旧没有在泰山封禅。 倒是最近长安城出了一件新鲜事,在高句丽的南面有一个国,这个国叫新罗,温挺拿下了百济之后便没了音讯,这些一直都在厉兵秣马,看来是要攻打新罗了。 新罗有一个女王叫作真德女王,这位女王用隶书撰写了国书,并且派了一个叫做金春秋的使者来使大唐。 许敬宗拿到新罗的国书时很是难堪,因新罗女王给可汗写的国书很是露骨。 国书中写明了她对可汗的仰慕之情,甚至还邀请可汗去新罗,愿意从此服侍可汗。 甚至这位新罗女王愿意来长安城成为可汗的一位妃子。 当朝长孙皇后是何等人物,更不要皇帝的后宫妃子一个个都是狠角色,要是这位新罗女王真的进了皇帝的后宫,怕不是会被后宫的妃子给丢进井中,或者是不明原因暴亡。 许敬宗光是想着就觉得脊背发凉,此时看着国书愁眉不展,这哪里是国书,这分明是情书。 还有眼前这个新罗使者金春秋,表现得极尽谄媚,还有他笑起来的模样,真是不堪入目。 许敬宗推开狄仁杰凑上来的那张胖脸,这种情书不是他这种孩子能够看的。 将国书放下,许敬宗言道:“贵使的国书老夫会呈给陛下,不知贵使有何请求。” “女王愿奉大唐为正朔,并愿让新罗所有臣民行大唐礼仪,大唐文字,以大唐官服为我新罗官服,以大唐州县规制向大唐缴纳赋税,遵用大唐年号,只要可汗开口,女王愿亲赴长安,服侍……” “行了!” 许敬宗打断他的话,接下来的话……他不愿意听下去。 狄仁杰听得很有兴致,这个新罗使者金春秋与许敬宗的年龄相仿,这个使者表现得很谦卑。 见许敬宗神色有所不愿,金春秋拿出一块银饼,双手捧着奉上,他带着笑容道:“这是下臣的一些薄礼,还望许尚书不要见怪下臣失礼之处。” 许敬宗淡淡道:“你们新罗富裕吗?” 金春秋又道:“下臣忘了了,这银饼是从海东得来的,用关中话是从倭人手里得来。” 终于听到了一句想听的话。 新罗在高句丽的南面,而且距离倭奴很近,当年县侯就过那里有很多的银饼。 金春秋又道:“不知道许尚书什么时候可以带下臣去见骊山县侯?” 许敬宗颔首道:“你见骊山县侯做什么?” 金春秋躬身行礼道:“下臣听诸国使者见过许尚书之后,都要去见过骊山县侯的,而且诸国使者见过了骊山县侯之后,都能够让各自国壮大起来,如现在的吐蕃和高昌。” “这话你是听谁的?” 金春秋回道:“那人叫张柬之。” “咳咳咳……” 一旁的狄仁杰剧烈咳嗽起来。 许敬宗瞅了他一眼,神情恢复严肃,对新罗使者缓缓道:“你且先去驿馆休息。” 等这个新罗使者离开之后,许敬宗又道:“仁杰,你那位叫张柬之的朋友在何处?” “许尚书想要对他做什么?是不是要棍棒用刑?” “怎么?你很愿意看着自己的朋友受刑吗?” 狄仁杰闻言拍案大笑,“子听他,他一直想试试大唐刑具的厉害。” 这子是个混账子,他的朋友张柬之也一样混账。 长安城的娃娃一个比一个另类。 见许敬宗没要怎么处置张柬之,却拿着国书要离开,狄仁杰上前追问道:“许尚书现在要去做什么?” 许敬宗叹道:“老夫自然是去递交国书。” “子可以跟着吗?” “不能!” 丢下狄仁杰,许敬宗快步走入了朱雀门,而后脚步更快一些,走入承门之后,见到了刚从泰山回来不久的陛下。 李世民拿过新罗的国书仔细看着,笑道:“这新罗女王如此坦诚,倒是少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