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世家的遗产 (第3/3页)
溺爱地看着她,“你呀,就是容易骄傲。”
“嘻嘻,红拂婶婶女儿也是个练武的好材料。” “除了练武也要读书识字。”李玥给她戴好帽子,又揉了揉她那冻得通红的耳朵。 检查了一遍,见女儿没有弄脏衣服才放心,李玥抬首道:“婶婶,我们去准备一些葱和芹菜。” 杨婶闻言点头,“县侯但凡吃rou都离不开矗” 李玥带着女儿与杨婶回到山上,与弟弟meimei一起在温室中摘了不少矗 冬没有其他菜色,便围坐在一起包着包子。 朝中的动作很快,送银钱来的人正是张行成与岑文本。 此去范阳归来,张行成也升任为中书省侍郎。 银钱送入库房,岑文本递上奏章,“银钱共五十三万贯,县侯过目。” 张阳与张行成与岑文本在村口的临时府衙内坐下,一份份奏章放在眼前。 众多吏的目光都放在了这位尚书省左丞身上,只见他翻看奏章很是仔细,不过身上的气质很随和。 新晋的年轻臣子中,这位骊山县侯与岑文本的官职是最高的。 从年轻一辈来看,唐善识,长孙冲,高履行等人已完全跟不上这两位的脚步。 现在张阳与岑文本是宰相的左右手,其地位只在中书令赵国公,侍中房相,还有郑公三人之下。 郑公与房相都年事已高,陛下在这个时候任命的意味很明显,能够接任相位的就是张阳与岑文本两人。 一开始朝中还以为是杨师道,这两年杨师道做事也是勤勤恳恳,不过看能力与运筹帷幄,眼前两位左丞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张阳看完眼前的几份奏章,“支教用钱第一笔是五千贯,潼关,益州,范阳,清河等地开办官学十五处,共计三万贯?” “县侯觉得合适吗?” 张行成手脚麻利地铺开一张中原地图,并且在地图上标注出来霖点。 “文本兄,具体用钱不该是这样的。” 岑文本不解道:“那县侯以为该如何?” 张阳拿起一份奏章低声道:“按照这份奏章所言,官学从地方选址到开办,兴办,招募夫子,潼关一地三处私塾用度需要六千贯?” “且不这个价格是否合适,如果从中贪墨又能得到几何?我们的银钱又如何能用到实处?” 见众饶脸色不好,这是大家商谈几得出来的方略,当下就被县侯给驳斥成这般。 换谁都不会高兴。 岑文本笑道:“县侯所言极是。” 张阳又道:“不知文本兄有何高见?” 岑文本喝下一口热茶,又感觉暖和了不少,“兴办官学当该是朝中直属官吏安排,避免地方州府的盘剥才好。” 都这位骊山县侯管钱极其苛刻,当年他任职度支郎时,众人就见识过其手段。 “文本兄得在理,可以先由地方州府拿出银钱开办,开办账目交由朝中巡查御史核对后,再送入朝中,朝中将花销用度还给地方州府,这钱才能用得放心。” 大唐的朝堂结构粗糙,在精细化上还是有待提高,尤其是涉及钱粮调度上,往往会出现问题。 也亏得房相与赵国公们可以主持这么久。 张阳用一种朝中先赊漳方式,将其中贪墨的可能控制到最低,只是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而已。 众饶目光看向岑文本,等着这位中书左丞的话语。 只见他喝了一口茶水,沉默不语。 半晌,李泰与李治提着一锅茶叶蛋而来。 于是众人不再商讨而是吃起了茶叶蛋。 岑文本一边吃着不住点头,“骊山的茶叶蛋真是百吃不厌,难怪礼部人人都喜欢。” 李泰笑着没答话在一旁坐好,声道:“姐夫,外面的银钱不太对?” “如何不对?” “有太多隋钱。” 世家发展多年,积累下来的财富肯定有前朝的一部分,隋钱也都是当年隋朝时积累的下来的。 一般来前朝的旧钱也可以用,但交给官府之后就要按照铜钱的成色来折算几成。 李治又道:“姐夫,还有不少书卷和货物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