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四章 世家的遗产 (第1/3页)
尽管老师这么了,夫妻俩还是在傍晚给老师家收拾好了行李。 翌日,张阳早早来到山下,扶着老师上了马车。 “近日郑公既然住在骊山,有些事情你可以多问问他。” “弟子明白了。” “你不用怯于生份,老夫昨夜见过郑公了,与他了不少。” 听着老师的话语,张阳亲自牵着马一路往村口走去。 李泰带着人就等在这里,“本王的护卫可以护送邹国公一家回长安城。” 老师和师母就坐在马车内,两老没有拒绝,笑着点头答应了。 此刻骊山村外的临时官衙还有三两人在忙碌,他们整理卷宗案牍,在安排会审的收尾事宜。 瞧着老师的车驾离开,张阳低声道:“郑公在做什么?” 李泰回道:“与父皇在商谈呢。” 世家倒了,在皇帝的火炮下,他们不敢造次,范阳的例子就在眼前,各家各族都在断臂求生。 李治匆匆跑来,“皇兄,姐夫!” 张阳揣着手站在冷风中,皱眉看着色,道:“多半又要下雪了。” 李治声道:“父皇与郑公正在谈话,弟弟都听到了。” 李泰依旧身宽体胖,成婚后不仅减肥荒废了,还有更胖的趋势,他皱眉道:“父皇都什么了?” 李治叹气,在冷空气中化作一团白雾,声道:“世家各族上交了田亩与银钱,田亩人口都是不能动的,但光是范阳收缴银钱就有五十万贯之巨,郑公希望陛下能够将这银钱用在支教和官学开办上。” 李泰点头道:“好事。” “可是郑公还是不放心父皇,因太液池修缮,还有先前的龙首原之争,郑公希望这笔银钱可以交给他人管着,也能够用于官学建设。” “之后郑公对陛下世家上缴的银钱交给骊山来看管,除了范阳的五十万贯,清河,博林还有太原等地上缴的银钱都在路上了。” 张阳皱眉思量半晌好久没有讲话。 李泰低声道:“那是多少银钱?” 李治又道:“以前官学开办受世家士族限制,现在世家让步了,官学与支教能够顺利进行,以往的时候朝中官学开办朝中的银钱都要紧着用,银钱调度正是姐夫擅长的。” “咦?姐夫你去做什么?” 李治跟上脚步问道。 张阳揣着手皱眉一路走,琢磨道:“我们村子里的库房不够用,放不下了。” 张阳让牛闯帮忙建设一个库房,就瞧见了郑公脚步匆匆,“郑公。” “你都知道了?” “晋王殿下与在下过,只是……” 郑公抚须道:“你有顾虑?” “嗯。” “你顾虑什么?” 张阳惆怅道:“其实很多人知道,我与陛下的关系并不好,而且还时常有争吵,世家的钱财本就是朝堂的,让骊山来看管,此举……” 犹豫了片刻,还是言道:“此举会让骊山立于风口浪尖。” 郑公笑道:“你且放心,老夫在太极殿还是有些拳脚的。” 很好,这老人家向来是一个敢于刚正面的人,朝堂上会有非议,都已经做好了打一架的准备。 张阳稍稍低头,“在下佩服郑公都这般年纪了,还老当益壮。” “当初你在朝中管着银钱,一切都是调度有序的,你经营骊山也好,经营礼部也罢,皆能开源节流。” “郑公见笑了,当时在尚书省闹出了不少笑话。” 魏征递上一份奏章,低声道:“陛下的任命已批复。” 张阳诧异地看着奏章,念道:“尚书左丞?主持支教与官学开办事宜。” “陛下又派人去重修尚书省,往后尚书省就是你办事的官邸,你与岑文本共同主持官学与支教。” “郑公,这尚书左丞的官职……” “是宰相的左右手,比你的侍郎官阶更好。” “那文本兄他……” 郑公笑道:“老夫原本只是让你任职尚书左丞,但为了权衡起见,岑文本任职中书左丞与你官阶相同。” 既让人管钱,还要别人来制衡。 到底是帝王权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