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二章 鲸落下了 (第1/3页)
张阳偶尔也会去临时搭建的会审府衙旁听他们的议论和商讨。 每每到了傍晚,这里商讨才结束,李泰安排人在村口建了好几间屋子,甚至还有犯人被押到这里。 跟着郑公走出临时的官邸,张阳叹道:“近来范阳各地的事情都是张行成在主持?” 郑公目视前方捧着一卷书点头,时不时咳嗽两声。 这位老人家的背影一点都不佝偻,到了这个年纪还是一样地挺拔。 张阳笑道:“您老忙完这件事就来骊山养老如何?在骊山有您的故交。” 闻言,郑公的脚步停了停,他低声道:“养老?老夫若是养老了这朝堂该如何是好。” “难道一定要一病不起,才要停下来吗?” 见郑公没有话,张阳又道:“退而致仕,还禄位于君,这是很平常的事。” 郑公低声道:“孩子,你可知贞观的太平有多么的来之不易,你可知当年玄武门一夜过去,有多少人头落地?” 张阳皱眉站在原地,可郑公的脚步依旧。 玄武门那一夜的事有很多的隐秘,当年郑公是李建成部下的人,他知道的肯定比旁人要多。 “你劝不住他的。” 身后传来了张公瑾的话语声。 张阳回身看去,“老师啊,郑公好似背负着很多。” 张公瑾缓缓点头,道:“郑公给你看了案件的卷宗了吗?” “没樱” “嗯,这就好,你是中书侍郎,郑公只是让你从旁协理,不该做的事不要做,不该的话不要。” “学生明白了,陛下与世家的旧怨,郑公与陛下之间的旧事都不是我能参与的,老师希望我旁观。” “旁观吧,你能学到很多。”张公瑾抚须道。 “学生明白了。” 刺杀的事一开始没有引起他人注意,只是这两夜里又来了几波刺杀,虽骊山没有任何损失,可这件事终究瞒不住了。 最近夜里,熊大总是被婶婶带出去。 这头熊对气味很敏感,但凡有陌生人踏足,它总是能够发现端倪。 把世家逼急了他们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长安城的人口太多,如果这件事发生在长安,又指不定会生出什么乱子。 派往骊山的兵马也更多了,张阳站在骊山的半山腰上,从这里可以看到下面兵马布置的全部。 李靖大将军将龙武军的兵马分为三层,前前后后将骊山围了起来。 除了留一条道,那是给骊山进出货物的。 皇帝以往也来骊山过冬,也不会这么多的护卫,村子里的村民并不知道这两日来的刺杀。 只是觉得近来很紧张。 这些以郑公为首,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方人手搜罗这些罪证,以及犯人和人证。 皇帝与郑公的约定的日子到了。 大唐贞观年间的第一次三法司会审。 可汗的翅膀硬了,手中有了强权之后,只需要一个由头。 而范阳学子的作乱,便是最大的由头。 又过了两,马周带着一队官差来到了骊山前,李泰组织了人手给这些官吏安排休息与饭食。 今是正式开始会审的日子。 张阳早早就醒来了。 李玥拿出夫君许久没有穿过的官服,使劲拍了拍,整理一番之后给穿上。 “好久没有见到夫君穿官服的模样了。” 张阳笑道:“今难得正式场合,总要穿的,有点样子的送葬世家。” 李玥整了整夫君的衣领,又仔细看了一遍,“还是这么合身,这么多年过去了,没见胖也没见瘦。” 清清骑着熊早就等着了,她很激动可以看到会审。 张阳穿着官靴走出家门,带着女儿与熊大走下山。 清晨时分,风雪刚停,空依旧阴沉沉的。 此刻骊山村外的会审官邸前,远处站着不少人,有很多都是这一次观摩会审,看看那些世家子弟到底会落得什么下场。 狄仁杰与张柬之站在人群郑 “那位就是骊山的县侯。”张柬之第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一头壮硕棕熊身边的男子。 “你怎知晓?” 张柬之声道:“长安城早有传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