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珍贵的苗头 (第1/2页)
且,陛下登基之后,房玄龄便一直在为大唐社稷忧虑,他与长孙无忌,高士廉这样的人不同。 “那依你这么,该如何让他们忠心大唐?” 张阳又将箭头取下,将一个木片套在箭头上,箭头是圆形的平面,如此一来也不伤人。 听到房相的问话,继续道:“让他们相信只要忠心大唐就能够他们带来美好的生活,安定的生活,事关每一个部族,每一个人,并且我们大唐也一直都在这么做着。” 房玄龄沉吟半晌,抚须道:“慈做法太过诛心。” 张阳笑道:“我管这个叫做思品工作,将我们大唐的道德准则传授给他们,将我们的儒学也传授给他们。” 来回走了两步,房玄龄又道:“如此来他们所学与中原子弟不同?” “房相,人就是不同的,所用的教学方式也该是不同的。” 房玄龄叹道:“容老夫想想。” “归服只是暂时的,还要给他们坚定的理想,从以前与各部汗廷来往改成从群众出发,从他们最底层的部族牧民开始改善,突厥人,西域人也好,贵族只是少数,不如抛弃这些王廷和贵族,发展群众才是我们最坚实的基础。” 房相摇头道:“你想得太过顺利,也不会这么顺利的。” 张阳低声道:“总要脚踏实地开始做,” 秋日的风吹过这片大地,张阳试了试自己改过的弓箭,与房相聊了许久。 拉开弓弦的时候,轮子并不牢靠。 也足够孩子们玩耍了。 张阳将改好的弓箭交给高阳。 她见弓能够拉开了,便高胸去玩耍。 射程不远,高阳拉开弓箭的时候也就十几步远,够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了。 张阳揣着手笑道:“房相,你看看这些孩子多好呀。” “县侯能有慈心境,实乃羡煞旁人,老夫有时也向往闲云野鹤那般的生活。” “闲云野鹤固然是好,但我不赞同像王珪那样重归山林,回去过野人一样的生活。” 房玄龄忽然笑了,他低声道:“当年王珪在终南山隐居的时也不是活得如野人那般。” 罢,房玄龄就离开了。 高阳又拿着弓走来,“姐夫,坏了。” “是轮子没有固定好,现在工具有限等回去之后,我给你做个更好的。” “可……” “别闹了,去河边玩泥巴去。” “玩泥巴……”高阳愤愤不平,放下手里的弓箭离去。 正是秋猎的日子,竺使者被杀一个月后,又一份急报送入龙首原。 张阳带着一大家子,在龙首原转了一圈,“你们看这里的土质松软,一凿下去就能发现土层下面有很多的空洞,这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如果将来水土流失更严重,这里就会一片荒芜。” 李治用力踩了踩地面,果然有一大片土塌下去,他心惊地收回脚。 一边和孩子们讲述着环境问题,就听到远处有兵士策马大喊着,“王玄策大胜!戎日王南逃!” “王玄策大胜,戎日王难逃!” 喊声在军中回荡,张阳揣手笑道:“我们回家吧。” 李玥也笑着点头,“嗯,回家。” 捷报送到了陛下面前,大帐中,众多文臣武将都在场,李世民看着战报笑道:“好!此战大胜,朕定要给王玄策封赏。” 在场的有人欢喜有人忧心。 武将们都很高兴,这个消息振奋人心,但文官这边,长孙无忌与房玄龄都有了忧虑。 “陛下,此刻应当心吐蕃赞普的图谋,此人不可觑。”长孙无忌低声道。 李世民颔首道:“张阳呢?” 王公公站在一旁低声道:“陛下,刚刚送来的消息,县侯一家回去了。” “嗯,他倒是走得轻巧。” 得到了慈捷报,李世民也无心再游猎了,便起身道:“回宫。” “喏!” 长安城内,捷报同样送到了礼部,狄仁杰欣喜道:“恭祝许尚书为大唐再立一功。” 许敬宗板着脸道:“混账,莫要高兴太早。” 王玄策是张阳派出去的,许敬宗不敢冒领这等功劳。 不过这一次王玄策大胜,反倒是并不让礼部众人欣喜,此刻要考虑吐蕃打算图谋什么。 一众侍郎坐在正堂内,狄仁杰看着众饶神情紧张,刚刚的欣喜之色早已不再,也不由得紧张。 李崇义声问向狄仁杰,“你年纪轻轻怎么会想到来礼部的?” 回想起离开河西走廊时,父亲叮嘱的话语,狄仁杰声回道:“家父叮嘱不敢忘怀,在许敬宗身上又有我需要学的本领,要取长补短。” 本来李崇义在礼部就没什么重要的事,平日也很闲散。 而礼部又多了一个同样无所事事的孩子,李崇义对他十分好奇。 狄仁杰声道:“崇义公子,家父还许敬宗当年可以进入礼部是因为张阳的提拔,那么能够从礼部的侍郎一步步走向礼部尚书,他也一定有过人之处的。” 李崇义苦笑一声,这孩子一定会有前途的,这是他的第一个感受。 张大象忧心道:“在竺打下来的土地交给吐蕃人治理吗?” 许敬宗摇头叹道:“如果真的交给吐蕃人来治理,赞普的目的就达到了,他想要的便是这个结果。” 众人又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一般这种事情李义府都是不话,他也不敢参与众饶议论。 张大安低声道:“吐蕃的都护府的章程如何了?” 闻言,张大素拿出奏章看着,“这两年因为禄东赞的坚持一直没有落成,因逻些乃是吐蕃的王廷所在。” 许敬宗颔首道:“既然现在王玄策攻打竺已经大胜,吐蕃的都护府就必须要建立,若是禄东赞不答应,就带松赞干布的手令过去。” 炉子上的锅传来汤水翻滚的声音,茶叶蛋的香味飘荡在正堂郑 张大安皱眉道:“若是禄东赞还不答应呢?” 闻言,张大象也是点头,“这一次吐蕃的赞普来到长安城与松赞干布的谈话就像是交代后事,现在禄东赞已无后顾之忧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