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五章 房相来见 (第1/3页)
李泰皱眉迟疑着,便又问道:“此事我们骊山该如何应对?” 上官仪先是一叹,随着骊山的变化往后的麻烦事只会是更多,淡淡言道:“无妨,置之不理便好。” 李泰不解疑惑,“嗯?” 给了李泰一个肯定的眼神,上官仪点头道:“对。” 听他这般肯定,李泰便又思忖了片刻,随后也将这件事抛到了脑后,今还要忙着调度工厂人手,还有一堆事要忙。 长安城内,房玄龄坐在中书省内看了告骊山欺凌商贾的奏章,对这件事也是一笑置之。 房玄龄并不觉得这件事有多么地重要,或者有那么地严重。 商贾胆敢告骊山?本就是几个商贾的一家之言。 且不这些商贾背后有没有人cao纵,此事都没这么简单。 房玄龄看向眼前的马周与张行成,他颔首道:“你们二人觉得老夫要因为商贾的委屈去为难骊山吗?” 马周是个受人举荐幸进的臣子,在朝中与张行成这般的前隋就入誓人不同,在御史台任职,他在政事上比其他人更积极。 “房相,下官以为骊山与商贾之争,朝中可坐视之,看往后形势” 张行成听了他的话,也是皱眉思量,这马周是要坐视骊山与商贾之争未免太过放任。 不过自洛阳的白糖案之后,马周在朝中的地位也高了不少。 现在能够在中书省与房相话,也是因为他当初的功绩。 后又去了赵郡李家追查,如今才回朝中受陛下的赏识。 见房相看向自己,张行成连忙道:“下官以为马御史之言有失妥当。” 房玄龄颔首道:“你但无妨。” “喏。”张行成年近五十,目光依旧锐利,他躬身道:“骊山欺凌商贾没有确凿的证据,若要明不过是商贾与骊山的利益之争,骊山货物廉价是惠于坊民的,而骊山经营至今数年以来一直如此。” “下官疑惑的是为何商贾会在这个时候状告骊山,却在早几年一直不作声,这些商贾的背后多半是有人指使。” 马周沉默着没有言语。 房玄龄打量着俩人,低声道:“马周,你带人去查查,这些商贾背后是否有人指使。” 如此一件事,张行成分析得更有道理。 马周躬身行礼,后又脚步匆匆。 房玄龄依旧端坐着,喝着茶水。 等马周离开了中书省,张行成上前两步声道:“房相,马周功利心太重。” 房玄龄点头道:“看得出来。” “当真要此人去查问吗?” “难道要置之不理吗?”房玄龄冷哼一声,又道:“不过是些躲在暗处不敢出面的人在借风使力而已。” “原来房相早就看明白了。” “盯着此事便可,朝中暂且先不做决断。” 房玄龄坐在相位上,所在位置所考虑的自然比他们要多。 也不敢再多问了,张行成躬身退下。 不多时,魏征回到中书省,要了几份卷宗。 “老夫听闻有商贾状告骊山?” 房玄龄和善地笑着,“不是多大的一件事,让马周去查问了。” “嗯。”魏征点头,便带着卷宗又匆匆离开了。 房玄龄也站起身走出了中书省,他从中书省一路走出了皇城,在朱雀门下停住脚步,心中思量着眼下的朝堂的形势。 河西走廊的税法给朝中带来了启发。 朝中可以举一反三,用在各处。 从张阳在朝中任职,除却他在礼部行事的所作所为,对朝政倒是涉及甚少。 而这一次的税法,才让房玄龄觉得张阳的这等才能已经到了惊艳的地步。 以为觉得张阳有远见少才干。 他继续迈开脚步朝着家中走去。 在家中,房玄龄见到儿子房遗直正在收拾着书房。 “父亲。”房遗直连忙道:“待孩儿收拾好书房。” 房玄龄颔首道:“明日下了早朝你与老夫走一趟骊山。” 这让房遗直有些意外,不解道:“是因为商贾状告骊山之事?” “你也听闻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