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五十二章 姜还是老的辣 (第1/2页)
清清翻身骑在熊背上,催促道:“熊大,我们走!” 直到女儿出了华清池,看不见身影了,李玥这才收回目光,继续手中的缝缝补补。 王婶脚步匆匆而来,低声道:“县侯,陛下来了。” 张阳点头道:“我收拾一下。” 闻言,李玥放下手中的针线,帮忙整理着桌案上的书卷,她看了眼候在外面的婶婶,神情低落道:“两位婶婶这两年老得很快。” 夫妻俩走入书房,张阳将书卷放在书架上,“人都是会老的。” “是呀,人都会老的,婶婶们的白发越来越多了。” 对媳妇来两位婶婶就是亲人,她又道:“等婶婶们来了,换我来照顾她们。” 张阳讪讪一笑,“家里的亲人就这么几个,当然要照顾了。” 不多时,李世民便走上了骊山。 皇帝来骊山很低调,没有车驾,着装也不是这么隆重。 反倒是有一种轻装简行出来游玩的味道。 张阳先走出门,礼貌地倒上茶水,“陛下今日怎么有空来骊山了?” 李世民没有答话,而是拿出一个陶土杯子,杯子挺长的,也挂在腰间,打开盖子之后他将茶水倒入,解释道:“以前觉得你子腰间挂着一个水壶很是不解,现在朕倒是觉得,这种方式一旦用上了就离不开了,随时随地都能喝一口,嗯。” 张阳先是坐下来,看了眼还在写着作业的弟弟meimei,她们今的作业是一篇作文,作文的题目便是“思考”。 也就是写一篇文章,文章不长就两百字。 张阳笑道:“陛下是来春游的吗?” 李世民摇头道:“骊山工厂正在兴建,不适合春游。” “骊山现在确实不适合春游,那几位大将军,整日在村口玩火炮,不心被炸死了该如何是好。” 闻言,李世民的一口茶水呛在喉咙口,好一会儿才会回过气。 “如果是陛下来了大将军应该不会继续使用火炮,总不能炸死陛下。” “你若不欢迎朕,不用这种话,朕饿了便来吃顿饭食。” 正是饭点,婶婶端着饭食而来。 张阳摇着手中的扇子,今的阳光有些燥热,一盆炒青菜和一碗萝卜汤吃得这般有滋有味。 想起女儿的车坏了,便不管皇帝吃饭,拿起自己的手工刀拆解着自行车的轮胎。 张阳的手法很娴熟,手工刀挖孔,打磨,去边角都很熟练。 李世民端着碗,翘着腿不自觉地抖着,又道:“朕让工部也造了这种车子,并不好用,还不如马车。” 试了试轮子,发现好用了,张阳又给轮胎的齿轮上了桐油,洗了洗手才重新坐下来。 “为何你造出来的东西,宫里的工匠造不出来或者就是不好用?” 张阳皱眉喝着茶水也不自觉地抖起了腿,这种抖腿的行为容易人传人。 放下翘着的腿,克制住自己抖腿的动作,问道:“陛下这是哪里来的坏习惯。” 李世民这才停下抖腿,回忆着道:“是跟程咬金他们来的习惯。” “那真是奇怪了。” “没什么好奇怪的,程咬金他们本来就有这种习惯,本来就是粗人。” 一顿饭吃完,这皇帝又打了一个饱嗝,一脸的享受。 “朕很久没有这般好好用过一顿饭食了,宫里的厨子总是做不好,他们的厨艺简单,骊山的蒸炸煎烤,他们一项都学不会。” “无妨,我们骊山开设了一个技术院,到时候宫里除了学会,我们骊山教他们厨艺。” 眼看闲聊的气氛到了,皇帝也该正事了。 “朕要的火器为何骊山迟迟不送来?” “陛下也都看到了骊山一直都在改建,等工厂改建好了,第一时间给陛下用上,只是这银钱的账目还没好。” 李世民沉声道:“你还要多少铁矿?” 张阳思量片刻,又道:“如果只需要骊山提供底火装置的话,价格可以便宜一些,一个底火一千贯。” “朕看过底火装置是火炮中的部件,手掌大需要一千贯?” “就是一千贯。” 李世民腾地站起身,双手撑着石桌沉声道:“好,朕等你造出来。” “最快七月上旬。” 皇帝走了,走得很快…… 骊山赚钱越多,李世民心里就越不高兴,拿起放在桌案上的奏章仔细看着。 这是一篇关于赋税的奏章,长孙无忌与中书省众多官吏所写的。 看了半晌许久,李世民便命身侧的太监将奏章回复中书省。 翌日,朝中就来了旨意,一队队官兵离开长安城去宣读这一次的旨意。 唐律一直都在修改,一条接着一条,从武德年间至今。 现如今又再一次发生了变动,长安城的居民纷纷聚居在张贴布告之处,有一个文吏站在众人面前反复念着这一次的旨意。 长孙无忌坐在一处酒肆中,听着旨意中的意思总算是放下了手中的酒碗,长出一口气。 高履行再一次给长孙无忌倒上酒水,笑道:“陛下还是能明鉴的。” 长孙无忌又喝下一口茶水,又道:“陛下限制商人,又一次增加了商税。” “如此一来也限制了骊山。” 听高履行的话,长孙无忌对眼前这个表亲多了几分忧虑,他的目光依旧是太短浅了。 “履行,看事要看得长远,陛下节制商人不是为了对付骊山,光靠这么一点赋税如何对付骊山。” 此言让高履行陷入沉默,他不知道此话是什么意思,商人就该节制如此也没错,骊山就是关中最大的商户。 张阳靠着骊山那片地赚得多少银钱了?这不是长安城的人都有目共睹的吗? 据骊山的铜钱与银饼已经多到了库房都放不下了。 长孙无忌侧目看去,见到了一个人脚步匆匆地走出了长安城,那便是高季辅。 礼部的人脉越来越广了,结交了中书舍人高季辅,他接下来是不是还要结交刘洎,张行成之辈? 因高季辅与许敬宗交好,这才将自己的儿子托许敬宗带去河西走廊历练,再想如今的河西走廊形势。 长孙无忌便笑了,拿起酒碗道:“履行,你得也没错,陛下英明。” 关中商人再加赋税三成,不仅仅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